杜甫:我也曾品尝过此物,香气浓郁,味美可口。
苏晏:锅盔!陕西八大怪!
苏晏突然想起来前世去陕西旅游的时候,也确实是在小吃街吃到过,印象里是一种香酥可口的饼子,边薄心厚味道不错,还容易存放。
这个可以有!
李白:我也想起一道方便快捷的美味,唤作踅面。
李白:踅面劲道味醇,再拌上油辣子,吃起来油香浓郁、辣味悠长。
李白:我当初在小食铺,一面吃,一面看着店家制作。约莫是用荞麦与小麦混合磨成面粉,再添上水搅拌均匀,糊面、摊面,最后烙干凉冷,再切成宽窄薄厚相当的细丝。
李白:听店家说这踅面能保质三、五天。
苏晏:!!!
苏晏:这不就是古代的方便面吗!
真是太可以了!
曹植:方便面?
曹植:这名字不错,通俗易懂。
苏轼:这挺像馓子的。
苏轼:我还曾写诗夸赞过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
苏晏:馓子?这是啥?
苏轼:这是用那油水面搓条炸制而成的环状面食,是寒食节期间的快餐,也被叫做寒具。
苏晏:收了收了!
杜甫:说道馓子,我倒是还听说过苏州一带有一面食叫做两面黄,也是把面炸到两面金黄,据说鲜香脆妙极。
苏晏:拿小本本记下.jpg
曹植:晏哥儿还可备些酥酪、果酪,我府里当年常备一些这种小吃食。
苏晏:小鸡啄米点头.jpg
苏晏:谢谢大佬们!等冯大厨做好后分享卖家秀给你们!
苏晏当然是把文豪大佬们提供的食谱统统都告诉了冯大厨,让他根据自己的烹饪经验做各种尝试。
这些年来,冯大厨从苏晏那得到了不少食谱,经常对小少爷灵活的脑瓜子啧啧称奇,感慨他真是个小饕餮,要是不走科举之路,没准能成为一个大厨。
苏晏只能心虚地摆摆手:都是书上看到的。
冯大厨老早就开始积极地为苏晏的院试干粮做准备,除了最普通的红薯干、牛肉干、鸡蛋饼以外,他也尝试了苏晏提供的各种方便快捷的食物。
为了方便院试的检查,食物不可实心亦或是块头大。
考虑到这一点,冯大厨还精心制作了各种片状食物。
有裹上蛋液和糖液后,又香又脆的干煎馒头片。
有色泽雪白,香甜软润,久藏不硬的云糕片。
还有质地细腻柔韧、 洁白晶美,口感细滑沁甜的糍粑。
冯大厨还创新地将红豆、绿豆、薏米、杏仁、莲子等磨成粉,用开水冲泡即可食用。
最绝的是冯大厨调试出了豆瓣酱!
苏晏尝了尝这红油鲜亮的豆瓣酱,就着它又吃了一小碗面条!
呜呜呜,太香了,又好吃又下饭!
苏晏心里疯狂给冯大厨吹彩虹屁。
这下院试的伙食有着落了!
*****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苏晏的家境和一个贴心又厨艺高强的冯大厨。
有些贫穷的考生,只能够借宿在扬州城外的破庙里,每日的吃食都得想方设法省下一些。
不过每年这个时候,倒是有一些客栈的店家会象征性地救济一些落魄考生,一是给自己客栈打出个好名声,二是万一这些人里面有人考中了,成为了秀才老爷,免不了会留些笔墨。
这其中就有六福客栈的店家。
不过六福客栈的店家是真好心。店家早年白手起家,据说是受了某位当时还未考中秀才的书生指点,才生意越来越好,蒸蒸日上。店家因此十分感激,但也不知那书生日后如何,无从报恩,便每次院试时都会为一些贫穷的考生提供方便。
店家特地收拾出了一些房间,用来提供考生的住宿,每人就象征性地收几十文。虽然是四个人住在一间房,那也比住在扬州城外的破庙里来的好。
更何况店家嘱咐了后厨,若是有考生前去寻些饭食,便给他们提供了罢。
此时便有一位考生名叫张新思,他呆在房间里战战兢兢复习一天了,背完最后一段才放松下来,顿时觉得饥肠辘辘,准备前往后厨想要拿些食物填饱肚子。
此时不是饭点,后厨里仅有一个在收拾东西烧柴火的大娘。
大娘看见张新思的穿着打扮,便知道这是好心的东家收留的考生,准备起身将那搁置在灶台的白粥和饼子拿给他。
大娘原本是坐在灶台边的小木板凳上,正准备随手把手上刚刚握着的一张纸也当成柴火塞到灶内去。
张新思本来背书背的头晕脑胀,眼睛都发直。这时他突然瞥见大娘手中的那张纸,脑子顿时清醒了过来。
这可是上好的澄心堂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虽然被饭菜的污水浸染了,但上面的字迹也没有渲染开。
张新思曾经在书坊里见过一眼,那一套用澄心堂纸誊写的四书五经被摊开摆在书坊十分醒目的地方。
他一进书坊,目光就不由自主地被那细薄光润的白纸所吸引。然而他想伸手多翻看一下都被书坊的伙计阻拦了。
这金贵的澄心堂纸怎么会出现在后厨这种地方?
张新思打量着这烧柴火的大娘,见她一身粗葛布灰色衣裳,头发花白,头上也没插任何首饰,仅仅是用布条绑着,脸上手上皱纹横生,一看就是个不识字的打杂下人。
不过现在不是探究这个的时候。
张新思忙眼疾手快地上前阻止大娘将那澄心堂纸塞进灶台。
就差一点!火舌差点就要舔上了!
见救下了澄心堂纸,张新思松了一口气,提起的心这才缓缓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