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自家老板说这个,不止是刘立双笑了起来,就算是旁边正在工作的研究人员也都会心的笑出了声。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嘛,毕竟不是随便哪个实验室都能跟我们公司的实验室一样在研发投入上没有上限的。
再说咱们自己搞这方面的研究也都清楚的很,现在的芯片技术已经在朝着技术极限前进了,不是每个公司都有像我们公司这样的技术储备和研发体系的。
而且这里面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投入巨额的研发资金,不是谁都能保持每年投入上百亿美金的研发投入却又看不到收益的,对于很多追求利益的投资人来说,这样的投入是很不合算的,所以干到一半跑路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刘立双笑着感慨道。
在制造工艺到达28纳米以前,制造工艺的每一次进步都能使芯片制造厂商获得巨额利润,很多芯片公司都在那个年代赚的盆满钵满的。
不过,在制造工艺达到14/16纳米之后,技术的进步反而会使芯片的成本有所上升——在Intel最先研发出14纳米制造工艺时,曾有消息称其掩膜成本为3亿美元,后面的技术每进步一次成本都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新制造工艺之所以贵,一方面是贵在新工艺高昂的研发成本和偏低的成品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光刻机、刻蚀机等设备的价格异常昂贵。
因此,即便先进制造工艺在技术上成熟了,但由于过于高昂的掩膜成本,会使客户在选择采用最先进制造工艺时三思而后行。
而相对较少的客户又会导致很难用巨大的产量分摊成本,并最终使企业放缓对先进制造工艺的开发和商业应用。
也正是因此,目前世界上低端的7纳米技术和中高端的5纳米制造工艺被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是非常有活力的,而且依旧会被持续使用数年,无限引力集团的4纳米技术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投入市场的芯片技术了。
但是往更极限的芯片尺寸上研究就不重要了吗?不是的,这种研究成果仍然是重要的——它证明了我们可以利用新材料来生产尺寸更小的晶体管,以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的功能和效率。
可是关键是巨额的研发投入和不太明朗的未来收益让很多投资人干到一半就承受不了压力而放弃了,除非是国家级的实验室或者是那些财团控制的公司实验室才可能有这种长期的投资,不然很难有多少投资人能承受这种把钱大把的往水里扔的感觉的。
这也是为什么外界的研究人员羡慕在无限引力集团里工作的研究人员的原因。没有上限的研发资金投入和拥有各种先进的研究设备和条件,并且待遇更是让人眼红,这样的研究环境对所有有志于在科研领域发展的研究人员来说简直就跟天堂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