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浩想的是,如果换一个次序就不一样了。比如现在先兑换长盛大叶桑树种,并在重点地区进行规模化的种植,只需要三个月以后就会有大批量的优质原材料供应,到时候在兑换相应的工艺成规模地生产云华蜀锦和松涛桑葚酒,绝对可以大赚特赚。
如果说桑树产业只是形成了一个销量很好的特产品产业链的话,那么天星提花机这个东西,甚至有可能成为从质上推动生产力,以及打破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的关键环节。
看起来天星提花机只是一个棉纺织机器,能够提高棉纺织效率,但是如果结合大魏的经济发展模式来看待就会发现其中的端倪。
大魏的经济结构,和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类似,属于典型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也就是所谓的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在一个小家庭中,男性壮年劳动力耕作为家庭提供食物,而女性次要劳动力在家中织布用于满足家庭衣物穿着,只有多余的产品才会送往市场上售卖。
这种经济模式的好处在于稳定,一个小农家庭自己就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这就是中国的封建社会能够长期持续,文明长期繁衍的一个关键要素。然而这种模式的弊端则在于封闭。如果所有人的生产都只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没有或者说极少进行市场交换的话,那么整个市场就极为封闭,无法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规模化生产,而这些都是生产力进步的关键点。
事实上,中国在宋明时期曾有过通过棉纺织机器的普及进行规模化生产来促进生产力质变的机会,当时在城市里已经出现了雇佣劳动力和成规模的手工业作坊,但是这种生产力质变的苗头最终还是被扼杀在根深蒂固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中。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生产效率没有得到本质改进的原因。也就是说,成规模的雇佣劳动力的手工业生产的效率没有提高到对家庭手工业有本质冲击的地步,比如规模手工业制造出的棉布质量并没有远高于家庭产品,价格上也没有摧毁性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小农经济本身的顽固性,人们还是倾向于自给自足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