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继续道:还记得我曾和你提过一次关于李穗儿生母的事吗?我说锦衣卫北镇抚司管档所有当年的宫廷秘辛记载。早在七年前,也就是我刚入北镇抚司那会儿,老六曾给我看过隆庆年间的秘档,这个秘档是他的师父当年秘密留下的。如今回忆起来,我总觉得这件事有蹊跷,也许他当时是在试探我,看我对这件事是否有兴趣,也许是想与我结为合作关系,深入调查此事。也许他当时就已经知道张居正和李穗儿的一些事情了。但后来,他没有选择与我合作。
莫非当年前往山西截杀叶尔羌使团的锦衣卫中,有人与冯承存在什么关系?孟旷忽然灵光一闪,问道。
郭大友捻着面上的胡须,长叹一声,没有再回答。
第167章 朝局斗(一)
七月初二,午前,北京城东南广渠门外,官军大队车马从广渠门入城,一路穿街过巷,又过崇文门进入内城,径直往锦衣卫北镇抚司而去。
大队人马中,几辆囚车十分显眼,沿途上吸引了不少百姓围观,议论纷纷。孟旷坐在独属于自己的囚车中,将蒙面的黑巾往上扯了扯,遮盖住大半张面孔。实在是眼不见心不烦,她长这么大还从没这么丢人过。
自小到大她坐过马车、牛车、驴车、骡车,就是没坐过囚车,这次回京却这么风光无限,这一路上她都心情不佳。加之,囚车中环境并不多么好,风吹日晒雨淋她是一样都逃不过去。为了把戏做足了,她和郭大友不得不吃尽了苦头,受尽了委屈,以欺骗陈炬。看着一路上陈炬洋洋得意的模样,他恐怕当真认为此番能把郭大友和孟旷置之死地,并且给与以骆思恭为首的趾高气扬的锦衣卫以沉重打击,以此再度打破厂卫平衡,使得东厂获得主动权。
孟旷对这种争权夺利的事实在是厌烦至极,在她心中这都是无谓之事,她最关心的是她大半个月没见到穗儿了,这一路再怎么辛苦,她都能忍下来,只是见不到穗儿让她无法忍受,她思念成疾,心中无比抑郁,每日都不会给任何人好脸色,包括另一驾囚车里的郭大友。
此外,对于妹妹、二哥和罗道长,她也始终无比挂念,自从离开杭州,她就再没见过家人们。不知二哥的伤如何了,妹妹听到她被抓会不会很害怕很伤心。他们应当也已经启程回京了,路上是否一切顺利?
尽管骆思恭许诺她会派人手保护穗儿,穗儿身边还有郡主的人帮衬着,携着张允修上京应当不存在什么问题,孟旷还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半途中再出什么乱子。因此她每日都会多番询问骆思恭派下来照顾她和郭大友饮食起居的周进同,询问他穗儿的情况。
周进同这小子,几个月未见倒是成熟稳重了许多,由于此前他在京中跟着郭大友出任务犯了错,被假装卖鱼翁的方铭打晕丢进了猪圈,从此失尽颜面,而如今他自己的顶头上司两人都被抓了,所以他目前在锦衣卫中的处境有些尴尬。这尴尬并不完全在于他被人瞧不起,而是大家都觉得他这么个没用的家伙居然可能要飞黄腾达了,见到他就有种羡慕嫉妒恨的情绪。
此话怎讲?此番出来执行郭大友、孟旷抓捕任务的锦衣卫基本都是北司和南衙的核心人员,也都算是骆思恭的心腹,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郭孟二人眼下看似落魄,实则入了京可能就会翻盘,乃至于高升。此时便是周进同表现的最佳时机,让郭大友和孟旷看入了眼,直属上司提携不在话下。顾看郭大友和孟旷的事,是周进同主动请缨的,这小子心里跟明镜似的,当然也不完全是出于这样的目的,他对于自己的两位上司,心中还是有情义在的。他知道暗中保护穗儿的锦衣卫头头是谁,也有此人的联系方式,所以每日也都勤勤恳恳地为孟旷打听消息,并忠实转达。
根据周进同的带来的消息,穗儿这些日子是与邱白一道上京的,张允修也随他们一起,只是邱白随时随地都将张允修拴在身边,使得张允修根本找不到任何机会逃跑。不过看起来,那张允修也没有要逃跑的意图。许是他心中清楚自己文弱,在身边都被锦衣卫包围的情况下,他根本逃也逃不远,很快就会被追上。而已经逃跑的舒尔哈齐,大约是心中很清楚,锦衣卫抓了张允修,张允修就相当于是个诱饵,他如果要救张允修,就等于上钩了。所以自始至终这一路上就不曾见到舒尔哈齐的影子,也不知他是不是已经逃回辽东去了。
至于张允修,这厮虽然如今落网,却仍然不可轻视,也不知他究竟在谋划些什么,也许他是故意被抓也说不定。那夜他故意回到嘉善县,是否当真是因为要与舒尔哈齐等人汇合?他故意离开客栈,进入穗儿旧居与穗儿会面,是否当真只是出于确认心中猜想的目的?又或许应当再往前追溯,他会在九龙湾之乱的前夕出现在九龙山脚下的偏远食店之中,这又是否当真是巧合?全都不得而知,全都必须存疑,对待这个心思缜密的可怕之人,再如何猜想怀疑都不为过。
而穗儿这些日子,显然过得也并不多么好,只是她从不表现出来。周进同带回来的消息总说,穗儿姑娘安好,一日三餐照常吃,每日也有相对比较充足的休息时间。但只有孟旷心中清楚她过得不好,自己不在她身边,她能得到的消息又是十分有限的,她怎么可能过得好?她一定无比煎熬,比自己有过之无不及。
这么一想,孟旷就恨不能破开这层囚笼,回去与她团聚。
回京,他们仍然走的是大运河水路。在途径山东段时,郭大友和孟旷特意让张东威下船去打听了一下附近白莲教的活动,查一查是否有一艘运河货船被白莲教劫下扣押了。张东威探听回来的结果是,最近一段时间,运河河段并未发生任何匪徒侵扰的事,也没有任何一艘官船在运河上被劫持,这都是有官方记录和勘验的。至于民船,记载就没有那么准确了,但沿河的老百姓也没听说出了什么劫船的事情,最近一段时间白莲教根本就没在运河沿线闹事。
如此看来,九龙湾倭寇那最后一批暗中购置的军火,确实是被张允修、舒尔哈齐和他手底下的人给半途劫走了。这批军火的方向很有可能是去了北方,而不是南方。张允修、舒尔哈齐却没有跟着一起北上,反倒是南下来到了嘉善,不知是出于什么目的。至于倭寇之中还有一大批人未曾与九龙湾的大本营汇合,根据对沈哲和岛津岁久的审讯,这些人是去追击劫走军火的人了,也就是说剩下未曾落网的倭寇都向北而去了。
针对此事,张东威又一次去审讯了那个女真人,但对方很轴,打死不开口,张东威暂时也不想把事情给做绝了,还没入京就把人搞死实在是得不偿失。倒是再度去审讯冯承的过程中,冯承开口并承认了此事。他说他从去年年末就在京中发现了张允修的踪迹,并开始跟踪他,那批军火确实是舒尔哈齐在添香馆中得到倭寇走私军火情报后,临时起意劫下的。劫掠的位置就在广渠门外,运河码头附近。这批军火尚未上船,就被舒尔哈齐手底下一员大将领着三十多个人给劫走了,一路向北而去。那批押送军火的倭寇损伤惨重,另有一百来人分别在码头的两艘船上等待,当时未能及时赶到现场。后来得到伤兵传来的噩耗后,他们掩埋同伙,整顿残兵,向北追击而去。此过程中,始终不曾惊动官府,因为彼时的官府正忙着封锁京城,要在京中逮住九指王及其同伙,还有黎老三等人。
针对冯承的审讯中,自始至终冯承都不承认自己与汪道明是一伙的,只说是他发现了舒尔哈齐,进而发现了张允修的下落。至于到底是怎么发现舒尔哈齐的,他不做解释。但汪道明知晓张允修下落这件事是板上钉钉的,否则他也不敢以此事与潞王等人做交易,汪道明会知道张允修的下落,最大的可能性还是冯承将消息透漏给了他。张东威判断,冯承说他不是与汪道明一伙的,应当是出于自保的谎言。
这一路行来,但凡过州过府过县,囚车都是要拉入当地官府衙门之中的。囚犯也都会从囚车放出来,进行必要的清理、梳洗和解决生理问题,最后关入大牢休息。这倒不是因为郭孟二人所以锦衣卫要给犯人特殊照顾,而是因为犯人中不少身上都带着重伤,不这么做,犯人就活不下去了。孟旷也因此和同行的几个囚犯见了几面,但彼此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不过也因此,她总算知道了冯承的样貌,这是个十分英俊高大的男子,身上还有股锦衣卫里少见的书卷气,确实有些出乎她的意料。
那个女真人名字叫做达吉布,长得膀大腰圆,满面横肉,周身一股北方蛮族的凶恶气,行止言语却显得憨直,应当是个十分认死理的人。
岛津岁久本身年纪就大了,还受了重伤,断了一臂,已经是奄奄一息,一路上全靠着一位同行的锦衣卫军医续命才能活下来。
至于沈哲,这厮中了孟旷一记飞刀,之后被捕,伤一直没养好,大热的天伤口溃烂,整个人也是病病歪歪的,需要军医照顾。他估计是彻底认了怂,问他什么他答什么,只求保命,一点骨气也无。想起班如华被这等货色欺辱,孟旷就气不打一处来。就在京口县入牢时,她恰好就走在沈哲后面,在他要入牢房前,她脚下一绊使他摔倒在地,随即往他脸上狠狠来了一脚,踢断了他的门牙。也因此,她不得不挨了狱卒鞭笞。她倒也无所谓,心中十分解气。
七月初二,午正时分,押送部队抵达北镇抚司诏狱之外,所有囚犯全部被关押入诏狱。
当诏狱的单人牢房门在眼前关闭时,孟旷嗅着牢中常年散不去的恶臭和阴湿气息,不禁联想起了当年穗儿入狱时的情景。当年,如果不是父亲从诏狱中救出了穗儿,她或许根本活不过一年就会死在诏狱里。而如果不是父亲救出了穗儿,如今的自己又怎么会被关押进诏狱之内?
人间如梦,世事轮回,她仿佛冥冥之中感觉到了一种循环。也许那是某种无法终结的悲剧循环,就算不发生在她的身上,也会发生在另外的人身上。每时每刻,悲欢离合都在上演。这一切该如何走向终结,也许她们付出毕生的代价,也无法寻找到答案。
她戴着镣铐静静盘坐在牢房地铺的一角,缓缓闭上了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