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后撤牙帐,不急着反攻定襄,这可以避免进一步陷入被动,看似十分稳妥,挑不出错来,但是,颉利可汗没有想明白一个问题:从李靖攻占定襄开始,突厥方已经没有真正的主动可言了,区别只是“被动”和“更被动”而已。
选择稳妥,回避风险。这样的决策原则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但是在战场上,却并非如此。
“战争”这两个词,从诞生之初就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本质上都是在参与一场赌上性命的最残酷的冒险。在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就很容易明白一件事:在战场上,一味地回避风险,只是慢性死亡而已。
就好比李靖带着三千精骑突袭定襄,这不危险吗?当然危险。可是,收益巨大,大到李靖觉得完全值得赌上自己和三千条壮士的性命。
万幸的是,他赌赢了。那么现在,就是他收割对方赌注的时候。
李靖扪心自问,如果他是颉利可汗,面对被攻占的定襄,他会作何决定。很显然,立即点起所有兵马,不顾一切地反攻定襄,一定要在大唐的援军赶到之前,将定襄拿回自己手里。
如果拿下来,一切都好说。如果拿不下来......情况也不会更糟糕到哪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