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闻丞安手中提着的三只鸽子,被他调#教得已经渐渐有了吃货潜质的几人开口第一句话都是要炖了吃?
闻丞安:
不,这是用来做信鸽的。闻丞安将鸽笼提起,认真地警告几人,要好好喂养,不要打它们的主意。
徐云渐却是看着那几只白鸽若有所思,信鸽?用来送信?
闻丞安点头,驯养后的白鸽是可以的,岑老之前丢过的一只鸽子也自己找回了家,所以,我想试试。
至于为什么会想起来这一茬,闻丞安没有吭声,但是徐云渐很清楚,是为了自己。
*
淅淅沥沥的小雨洒落,闻丞安将鸽笼从院子中提到了室内。
打开窗户,感受着细雨随风吹到自己脸上的感觉,闻丞安感慨,春雨贵如油啊。
有了这一场雨,种下去的种子,就会慢慢开始冒头了。
也不知道今年收成会如何。
闻家也买了一些田,只不过是雇的佣耕来种植,直接给的工钱,为的就是让佣工们按照闻丞安说的来做。
在开始之前,闻丞安和苏礼翻遍了能够找到的古籍,再结合闻丞安前一世知道的一些方法,将闻丞安买下来的土地划分成一块块的试验田,就像是闻丞安前一世做实验那样,做各种对照实验。
比如,加过粪水的和未加粪水的,加了沤过的肥料和使用了生肥的。
*
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闻丞安在和老农们沟通的时候,察觉到他们都对闻丞安和苏礼特意寻找出来的那些记载不以为然。
此时的大启,农民们仍旧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才能丰收。
而老农们种田靠的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经验,对于他们来说,闻丞安这种书生,完全就是在瞎指挥。
闻丞安刚知道这些背地里的流言的时候,整个人都有点儿懵,不过换个角度想一想,也觉得挺合理的。
这就好像有一个不识字的老农,指着一跟闻丞安说这是二一样。
对于自己熟悉的领域,老农们还是十分自信的。
也是因此,闻丞安才特意搞出来了那些试验田。
除了用来验证他们从农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以外,还是为了种棉花以及辣椒!
没错,就是辣椒!
*
闻丞安仍旧能记得初初见到辣椒时候的场景。
那时,所有的人都在为棉花而欣喜,陈老更是和妻子取来了之前一直闲置的纺车,和其他巧手的妇人们琢磨如何将棉花织成布。
只有闻丞安的目光一直落在棉花旁边的辣椒上。
那弯弯的,红红的,可爱极了的辣椒!
被闻丞安问起的时候,尤公公笑眯眯地说这是陛下的赏赐,据说是属国献上来的玩物。
属国?闻丞安眼睛闪的晶晶亮,那,甘蔗呢?
已经寻到了,只不过甘蔗此物,只能在南方养殖。尤公公也算是皇帝的心腹,对于制糖之事也略有了解,当然知道皇帝对于献上此计的闻丞安十分满意,所以也愿意多解释几句。
此外,咱家过来,还有一事。尤公公一摆手,已经有两个小侍从搬着一个长条模样的东西走了进来,听说闻先生开了一家书院,陛下特意赐下墨宝,闻先生,恭喜了。
尤公公的意思是闻丞安咽了咽口水,陛下亲笔?
正是。尤满斐笑呵呵地道,也没有在意闻丞安的反问,能理解,能理解。
闻丞安此时整个人都有些晕乎乎的,此时他脑子里就只盘旋着一句话,坑来了丞相的儿子,又到手了陛下的亲笔,我觉得我要火。
当然,这话闻丞安是肯定不能说出来的。
反应过来之后,他先是谢过尤公公,接着立刻唤人,小心小心又小心地将这一块陛下亲赐的牌匾挂到了书院的门楣上。
看着那金光闪闪的山无书院四个大字,闻丞安终于还是没有忍住,戳了戳一旁徐云渐的腰,那个
闻丞安左右看了看,确定没人能偷听到,这才凑到了徐云渐的耳边,陛下的字,和纪左丞的字,哪个好看?
徐云渐也是有样学样,在闻丞安的耳边道,怎么?
我听说,纪左丞的字千金难求,我在想闻丞安顿了顿,算了。
你这是在故意吊我的胃口?徐云渐点了点闻丞安的鼻子,如果不说
徐云渐的目光落到了下面,某种意味很明显。
闻丞安的脸立刻就红了,啊,那个,就是有点儿大逆不道。
嗯?徐云渐低声道,如果你不解释清楚,或许
咳咳。闻丞安左右看了看,我就是在想,既然纪左丞的字那么值钱,那他的奏疏,也不知道能卖多少钱。
徐云渐:
看着徐云渐满脸的一言难尽,闻丞安无辜地摊开了自己的手,我就说嘛。
徐云渐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你和我来。
干什么?
让你看看,你自己究竟多有钱。
闻丞安:?????
*
书房中,徐云渐搬出来一摞账册。
闻丞安看着那厚度几乎有徐云渐半人高的账簿,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他的心里涌起了一个想法,但是又觉得不可能。
直到徐云渐将账簿上的数字一一指给闻丞安看。
你之前说的那些东西,徐云渐的手指敲打着账簿,无论是玻璃器皿,还是雕版印刷,如今,又要加上白酒、制糖,这其中的利润,你都占了三成。
闻丞安咽了咽口水,这个会不会太多了?
毕竟他就只是提出来一个建议而已,各种具体的运作还是靠的徐云渐以及他背后的徐家。
不,你值得。徐云渐斩钉截铁地道,若非丞安巧思,他人如何能做成?
这一切,都是你应得的。
第40章
将账簿上的内容仔细看过后, 闻丞安发现, 其中利润最大的居然是玻璃制品。
看清楚一套玻璃茶具还有一套玻璃簪子的价格, 闻丞安不由得咋舌, 这谁定的价格, 也太坑了吧?
关键是还有人买,这
徐云渐看了一眼, 道, 这些是陛下用来坑咳,卖给那些高门大族的。
看着闻丞安狐疑的目光, 徐云渐解释,控制了匠人和产量, 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