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熙帝深深地看著他。
仁厚嗎?
他心繫百姓,顧念朝臣,確實仁厚。
可,正確嗎?
正確不正確,還真不好說。
雖然有珠珠的先知在,明熙帝心中已經偏向於順應天意,立四皇子為儲,可對於占嫡占長的大兒子,深心裡,也實在是不願也不忍放棄的。
可是今天,他第二次,深深感受到了這種執政理念的南轅北轍。
要知道,治國並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時常需要壯士斷腕。
國力有限時,沒法讓每一處都能正常運轉,那就只能忍痛放棄一部分利益,來求得更大的回報。
如今之事也是一樣。
問題的關鍵,從來都不是江浙派啊!!
黨爭是永遠避免不了的,什麼派全都無所謂。
江浙有什麼錯呢?江浙不過是有錢,生活富足,所以更有餘力追求思想上的東西,會有更多人念書,文風愈來愈興,才子愈來愈多,科舉入仕的自然就多。
把同樣的條件換到什麼地方,都是一樣的。
可對於朝廷來說,一處富足與百處富足,肯定是不一樣的啊!是一兩銀子香還是一百兩香?
都不說人才不人才了,就只說,能多讓一方百姓吃飽飯,帶來的連瑣反應就是巨大的。
要是照大皇子這麼說,哦,我把江浙派領頭羊給嘎了,立馬再從你們江浙派挑幾個人來,坐這個位置,熟門熟路,平穩過渡,看起來是挺好的。
可他們損失了什麼?
我身為一個皇帝又得到了什麼?
只是四個家族的家產嗎?
嗯,雖說這個數字也確實挺大的,但我是皇帝啊!
我在這個時候,應該拿出厭極了江浙派,恨不得把所有江浙派連根拔起的架勢,才好讓他們讓一步,讓十步,讓百步,好最大限度地出台政令,讓南北早日趨於平衡啊!
他們不樂意?不樂意又能如何?
他們不好好干?
頭頭我都殺了,你猜我介不介意多殺幾個小嘍囉?
只要表露出我的決心,那伙人絕對乖覺得什麼似的,幹完手頭的事還恨不得多干一點表現表現。
這才叫利益最大化。
可是呢,你要說大皇子錯了,也未必就是錯。
他這種辦法,操作好了,就是君臣相得,一段佳話。
為什麼呢?
因為楊顯榮四人肯定是要死的,在死之前,會吐出什麼消息,餘下的這些人,肯定心裡有數,誰也逃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