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国冷哼了一声,虽然在看见慕老有些阴沉的脸色的时候,心下有些慌乱。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的怀疑又没有什么错误,当即挺了挺身板看着慕老说道:“我不过就是剔除自己的一点质疑而已,慕老你何必如此的激动!”
看着有些生气了的慕老,许乐瞥了一眼义正言辞的王治国,心下多了几分的不屑。
视线落到了,那圆洗上面,圆洗散发着十分闪耀的光芒,熠熠生辉的样子,许乐勾了一下嘴角,缓缓开口说道:“众所周知,汝窑从盛唐时期,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从蟒川坡上的严和店到东南的罗圈、桃沟、清凉寺直到鲁山段店,方圆百里之遥,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这里的陶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勤劳智慧的汝州人民在用泥巴制作陶器生活器皿时,由于火候过高烧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陶器产品,表面光滑细腻,色彩迷人,为世上少见。激发了汝州制陶艺人们的聪慧技能,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中,使这一发现愈来愈成熟。
当然这也是有依据的,在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属晚唐时期产品。早在很久以前于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发现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
而汝窑的兴盛应该属于宋代。
汝瓷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也就是公元605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
在北宋的时候,大部分的产品是要供宫中御用。
“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衰败其实也是在宋的时候,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的兵火战乱,汝窑也被毁了,技艺一下子就失传了。正如清道光年间,督学孙灏诗云:“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球动颜色。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皿虫为盅物之蠹,人巧久绝天难留。金盘玉碗世称宝,翻从泥土求精好。窑空烟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
这样高度的评价,足可以见他对汝窑失传的感慨,也确实是让人惋惜。
不过要说仿制的话,那还真的是有难度,虽然元明清三少都有烧制,哪怕是在民国的也有仿制汝窑,但都没有成功。
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说道:“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耀等窑难度大得多,不易仿制,新词传世制品根本不乱真执着!
对了,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后世仿汝窑者始于宣德官窑,署有宣德官窑款,其釉色较宋汝透亮,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且御窑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篆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