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个西施壶,顾名思义应该和西施一样美,或者说这种壶的灵感来源于西施。‘西施壶’,完整的称呼应该是‘西施乳壶’,简称‘西施’或‘西施乳’。
壶嘴便是西施的口,壶的身体则刚好是壶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纤细的腰姿。这个壶型在紫砂壶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记载的,而且最早做这个壶型的,当属徐友泉大师。
李、张二人关于徐友泉做西施壶的说法,其实源自明末时人吴梅鼎的那篇激情飞扬、文采横溢的《阳羡名壶赋》。吴梅鼎出自官宦世家,在紫砂壶历史上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
其曾祖吴仕,字克学、一字颐山,号拳石,江苏宜兴人,明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四川参政。号称紫砂壶鼻祖的供春,就是吴颐山少年读书时的家童。
吴颐山少年时曾到宜兴金山寺闭门读书,家童供春在服侍少主的同时,偷学金山寺僧制作紫砂壶的技艺,不经意当中一个不小心就成了中国紫砂壶史上大名鼎鼎的一代祖师。
吴梅鼎的父亲,更是把徐友泉请到自己的家中为其研制紫砂壶。由此可见,吴梅鼎一家祖孙几代与紫砂壶结下了不解之缘。
正是由于这种长远的家学之源以及深厚的紫砂学识造诣,那篇空前绝后的《阳羡名壶赋》才让他写的是那么的情真意切、多姿多彩!
尤其对于徐友泉更是浓墨重彩,大加赞许,甚至用‘技而进乎道’来肯定友泉的功力。文中说:‘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
接着,吴梅鼎谈到其父与友泉的关系,‘缅稽先子,与彼同时’,并提到他父亲请徐友泉来家做壶,‘爰开尊而设馆,令效技以呈奇’,而徐友泉在他家做壶是相当认真的,‘每穷年而累月,期竭智以殚思’,正是由于徐友泉的殚精竭虑、一丝不苟,加上他的紫砂功力,做出了许多作品。
吴梅鼎写道:‘尔其为制也,象云罍兮作鼎,陈螭觯兮扬杯。仿汉室之瓶,则丹砂沁采,刻桑门之帽,则莲叶檠台。卣号提梁,腻于雕漆,君名苦节,盖已霞堆。裁扇面之形,觚棱峭厉,卷席方之角,宛转潆洄。诰宝临函,恍紫庭之宝现,圆珠在掌,知合浦之珠回。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格高西子;腰洵约素昭青镜之菱花,肩果削成采金塘之莲蒂。菊入手而凝芳,荷无心而出水。芝兰之秀,秀色可餐,竹节之清,清贞莫比。锐榄核兮幽芳,实瓜瓠兮浑丽。或盈尺兮丰隆,或径寸而平砥,或分蕉而蝉翼,或柄云而索耳,或番象与鲨皮,或天鸡与篆珥。’
此中提到的一大堆名词,都是形形色色的紫砂壶款名,其中‘美人’、‘西子’指的就是美人肩、西施乳。吴梅鼎的父亲与徐友泉这么相熟,梅鼎本人年幼时必定和徐友泉过从甚密,说不定徐大师在做壶时顺手丢一块泥巴让小梅鼎玩玩,那也是人之常情、顺理成章的事。
因此,吴梅鼎记述徐友泉摹形象体、殚精毕异而作美人肩、西施乳,专家认为当可采信。
我觉得这个就是十分的漂亮,老爷子兴许能喜欢,我这可是好不容易从仓库里面找的一个,我都不知道是我哪一年收集的,但看着还算是不错,你说老爷子会喜欢这个么?
我真是搞不懂老爷子,好端端的非要我给他弄个壶回去,你说他私库里面不得有好多,他要是不乐意自己去,让管家去就是了啊!非得来扒拉我的东西,怎么不早我哥啊!
老爷子这是欺负我是小儿子,太欺负人了,我回去得和他们闹脾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