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既然這麼說了,那媳婦下回見那孩子一見?」宋宜笑聞言,抿了抿唇,輕笑道,「到時候,還得爹幫掌掌眼,瞧那孩子品行如何才是!」
公媳兩個又說了幾句家常話,宋宜笑才告退。
其實他們都是心照不宣:宋珞石這回上門,主動提出想讓宋宜笑給自己兒子做義母,名義上是為了孩子的健康考慮,實際上卻是來尋求結盟了。
算算宋珞石之妹宋珞嫣隨夫沈邊聲前往帝都,迄今已經一年多了,宋珞嫣即使以前從沒到過帝都,這麼長時間,對於宋宜笑跟江南堂之間的恩怨,怎麼也該有個底了——雖然說宋宜笑跟宋家的恩怨不是秘密,他們遠在西涼時也可以打聽到,但千里迢迢聽到的事情未必是真。
總要可信之人親自確定,才能放心。
既知宋宜笑對江南堂沒多少好感,且現在也沒有娘家可依靠——不缺人卻缺乏朝中靠山的宋氏旁支,焉能不起心思?
這本是雙贏之事:宋珞石這支需要宋宜笑這個燕國夫人的提攜;而宋宜笑也需要族人的支持,一來鞏固地位,為長遠做打算,二來襄助簡虛白,編織屬於夫婦兩個的勢力。
當初端木老夫人推薦沈、劉兩家子弟,原也是為了讓簡虛白有自己的根基。
只是沈劉兩家利用的是海內六閥之間早年的交情,走端木老夫人的門路,自然是直接聯絡簡虛白;而宋家既有宋宜笑同族這個優勢,又怎麼可能不用?
宋珞石的舉動,早在當初宋珞嫣登門拜訪時,宋宜笑就隱約感覺到了:宋珞嫣借同行的劉蓓娘表明了宋家旁支對於嫡支的尊敬,博取宋宜笑好感的舉動非常明顯,豈會是做白工?
不過她沒想到宋珞石會親自找上門來,而且不滿足於宋珞嫣跟自己的閨閣交情,直接提出了結乾親的建議。
「夫君雖然眼下地位高貴,又深得陛下信任。但究竟年輕,在朝野的根基還是太淺了!」宋宜笑送走宋珞石後就想過了,「偏夫君也沒什麼兄弟可以彼此扶持,一旦太皇太后與二伯母有個三長兩短,即使還有陛下的信任,然而有道是伴君如伴虎——這會暖太妃的事情,可不就是個例子嗎?」
所以如果宋珞石這支值得扶持的話,宋宜笑自己是樂見其成的:她現在倒沒有很防備簡虛白了,只是合則兩利的事情為什麼不做呢?
但眼下公公在堂,於情於理,見過娘家族人後,也該請示他一句。
如今簡離邈既然很贊成,數日後,宋珞石再登門時,宋宜笑就表示想親自見見宋軒:「義母也是娘,兄長雖然信任我,卻不知道軒兒與我有沒有母子緣分?」
宋珞石明白她的意思,這話不僅僅是要親自相一相宋軒,更是委婉詢問自己這支的底細,究竟值得不值得她認下宋軒這兒子。
他微笑道:「這是應該的,不過因為軒兒年紀小,怕他連夜趕路受不住,還得幾日才能抵達。」
又說,「索性跟他同行的人里好幾位都有秀才、舉人的功名,倒也不怕耽擱了他功課。」
一個四歲孩子,又在趕路之中,能有什麼功課?
宋珞石這麼說,無非是暗示自己這一支的人才情況。
「卻不知道來的是哪幾位長輩?」宋宜笑不動聲色道,「只可惜我有孝在身,夫君又遠在帝都為太皇太后侍疾,所以不便出迎——不過長輩們抵達後,千萬給我個拜見的機會才是!」
「族妹言重了,遠道跋涉,哪能勞動長輩?」宋珞石笑道,「都是咱們的幾位兄弟子侄罷了!到時候族妹若不嫌棄,愚兄一準領他們來拜見您!」
宋宜笑雖然自幼寄人籬下,但住的卻是王府,她親爹宋緣又是狀元出身,這樣的經歷,別說秀才舉人了,狀元她也見得多了。如果宋珞石這支所謂的秀才舉人都上了年紀,哪怕個個都有功名在身,宋宜笑也看不上的。
如今宋珞石說都是平輩乃至於晚輩,宋宜笑才點了點頭:「都是自家骨肉,說什麼拜見不拜見,可是見外了!也是我一介女流,夫君不在,膝下女孩兒年紀也小,不方便出門,這才要勞動族裡的兄弟侄兒們。只是兄長也知道,我這兒尚未除服,族人上門,卻也沒什麼好招待的,雖然有心盡地主之誼,說不得就要怠慢了!還望兄長原宥,並與族人說明才是!」
她雖然是帝都土生土長,但作為簡家婦,論桑梓就是遼州了,這「地主之誼」四個字,倒也是名副其實。
宋珞石聞言,笑了一笑,先道:「族妹既說是自家人,這『原宥』二字可是先見外了!」
意思意思的客套了句,他忽然看了看左右,道,「日前小妹珞嫣從帝都寫了信回來,說起件事情,要愚兄轉告族妹……」
「都下去吧!」宋宜笑看出他意思,出聲吩咐。
待下人們都告退到門外廊下——這季節正值酷暑,但遼州偏北,倒也不需要用冰,故此門窗皆開著透風,很多下人們眼角餘光就能看清屋中情形,倒也不怕傳了什麼瓜田李下的閒話出去。
宋珞石這才壓低了嗓音道:「族妹可知,我等為何忽然前來遼州?」
「正要向兄長請教!」宋宜笑心說難道不是為了同我結盟麼?
「除了為軒兒安危計外,卻還有一要事要告知族妹。」宋珞石輕聲道,「實際上,正因為知道了此事,我等才決定攜軒兒前來——本來,愚兄雖然早就有讓軒兒拜在族妹膝下的打算,卻因族妹尚在孝中,打算待族妹出孝返都後再打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