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孩兒不能任性,連孩兒身邊的人,如母后,如表妹,亦然。」
肅泰帝合上眼,「昨晚,孩兒已經親口跟表妹說了後宮的事情,過兩日正式冊立表妹為後、入主未央宮之後,孩兒會依照世家門閥的意思,納幾個他們挑的人為妃嬪,以進一步緩和雙方的關係,也是安定朝堂上下之心。」
「表妹沒說什麼,但孩兒知道她心裡非常難過。」
「她那個性情原本做王妃正正好,偏偏嫁給了孩兒,要做她不適合也不喜歡的一國之母——無論表妹還是孩兒,現在都正年輕,這樣孩兒期盼已久、她卻滿心不喜與無奈的日子,如無意外,還會持續數十年。」
「換了孩兒是她,孩兒無法想像要忍耐到什麼樣的地步?」
「所以母后,您說孩兒重視表妹卻輕視您與姐姐,這是不對的。」
「在來覲見您之前,孩兒已經先傷了表妹。」
少年皇帝說到這兒,張開眼睛,沒有任何表情的看著蘇太后,「孩兒跟您說這些,沒有其他意思,只是想告訴您,孩兒是發自肺腑的,希望做個好皇帝,希望將這大睿天下,治理得比先帝在時更繁華、比太祖在時更威嚴——為此,孩兒不在乎受任何委屈,更不在乎承受任何的苦痛!」
肅泰帝沒有說下去,但蘇太后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如果太后執意要以死相逼,那麼肅泰帝……依然不會讓步!
這一刻蘇太后真正是萬念俱灰,她之前急怒攻心的時候,就是真正動了死念,但被肅泰帝搶下金釵後,她以為親生兒子總會妥協的。可現在,她覺得,肅泰帝還不如沒有來得及攔住她的好——那樣至少不會讓她親耳聽到兒子的暗示。
「孩兒與表妹都還年輕。」肅泰帝看著陡然之間了無生趣的蘇太后,抿了抿唇,流露些許不忍,卻只道,「往後的子嗣,除了嫡長子外,母后看中哪個,都可以過繼給姐姐,算是孩兒對九泉之下的姐姐,略作補償。」
「他日孩兒到了地下,必當著大睿列祖列宗,三跪九叩,向姐姐請罪!」
他這麼說時,心中自嘲的一笑:這話雖然出自真心,其實也有將蘇太后綁給聶舞櫻做保護人的用心在裡面。
因為蘇太后如果當真要從嫡出孫子孫女里給女兒挑選嗣子或嗣女,那麼,她首先要保證她未來嫡出孫兒孫女們的生身之母,聶舞櫻在進宮之後太太平平。
否則聶舞櫻有個閃失,她到哪裡去給女兒擇嗣子嗣女呢?
「這就是孤家寡人嗎?」年輕的肅泰帝有片刻的迷惘,從他坐上這個位子起,從他正式思考自己的未來起,他終於體會到何謂高處不勝寒,生身之母、結髮之妻,看似近在咫尺,卻亦遠到遙不可及——因為原本親密無間的感情,始終要為他的權力為他的抱負而讓路。
如此縱然是血脈之親,又如何不生出罅隙?
陰謀與算計將貫穿他的一生——就如同權力與顯赫也將貫穿他的一生一樣,這世上,從來沒有任何得到,不需要付出代價;也從來沒有任何尊榮,不需要承受負擔。
僅僅軟弱了剎那,肅泰帝眼中已恢復了冷漠與堅定。
他天資聰慧,原本就是做皇帝的好材料,蘇家之前為了讓顯嘉帝中意他,也是可著勁兒教誨了他的。
是以他的心志非常堅毅,絕不肯為了母子之情,就動搖自己的平生夙願。
迎著肅泰帝毫無轉圜餘地的目光,蘇太后哆嗦半晌,什麼都沒說,只俯身抓起摔落在腳邊的銀香爐,狠狠砸到了他頭上!
無視他額上流下來的血漬,太后切齒怒叱:「滾!!!」
……肅泰帝踉蹌著出門後,沒走多遠,就看到了廊柱後緩步走出的蘇少歌。
皇帝並不意外,蘇少歌雖然答應簡虛白,不再出仕,但因為臨近年底,大雪封路,蘇家在帝都那麼多年,世家門閥出行又講究,收拾東西也需要時間,所以說好了開年之後才動身的。
是以,肅泰帝自己來徽儀宮之前,就派人去冀侯府傳了口諭,要蘇少歌立刻進宮,預備為自己做說客——他知道自己是沒辦法說服蘇太后的,也只能指望蘇少歌這個深得蘇太后信任與倚重的表哥了。
「陛下可還好嗎?」蘇少歌看著他狼狽的樣子,微微皺眉,「長興是太后唯一的女兒,陛下今日所提要求,對於太后來說,過於匪夷所思了,否則太后不會這樣失了分寸。」
「朕無妨。」肅泰帝搖了搖頭,「朕知道太后心裡難受,發作出來,朕也放心些。」
他沉默了下,「只是太后眼下情緒兀自激烈,雖然芳余進去勸了,但表哥不妨過上一會,待太后怒氣稍平,再進前說話不遲。」
肅泰帝現在是肅惠王——追封武宗——的嗣子,在人前自然不能繼續喊蘇太后「母后」,但他卻喊了蘇少歌「表哥」。
不過這份親近之意,蘇少歌似乎不大領情,只輕笑著提醒:「陛下直接喚臣的字就是了,否則叫人聽到,沒得又生風波。」
肅泰帝看出他溫雅表象下掩藏著極好的怨懟與疏離,卻沒有絲毫尷尬與不悅,只溫言道:「就算是嬸母的親侄子,朕也是可以喚表哥的,不是嗎?」
蘇少歌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堅持,只點了點頭,舉步朝正殿走去——就在他與肅泰帝擦身而過時,他輕輕問了句:「陛下以後會後悔嗎?」
「……」肅泰帝一怔,不知道他是指放過衛氏母子,還是今日這樣傷太后的心?沉吟片刻之後,他說道,「朕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所以,只要這件事情做到了,即使有後悔的事情,朕以為朕都是可以承受的。」
他短暫的沉默了一下,「朕有兩個願望:一願大睿長盛不衰;二願朕之子孫再不必承受前人的恩怨與報應。」
「朕之畢生,都會為實現它們而努力。」
「無論因此落到何種境地,朕甘之如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