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打聽還真打聽出了點東西。
趙光明:「村子裡的老人說這蜃景是山神動怒的現象,具體原因是蜃景出現的前一天,他們舉行了祭拜山神祠的活動,但有個後生不小心打碎了一同供奉在山神祠里幾百年的琉璃燈盞。」
方回意納悶,一個琉璃燈盞而已,怎麼就得罪山神了?
趙光明說:「據說那琉璃燈盞是山神賜予的禮物,能夠長亮不滅,夜裡還能發出神光,什麼奇異。因此這琉璃燈盞一被打碎,村裡的老人都擔心出事。」
村子第二天果然就出現了蜃景的現象,只是這蜃景一開始並不傷人,只能看,碰不到摸不著,過段時間就會消失,又為村子帶來了許多好奇的遊客,村民們也因此賺了不少,因此大多數村民都沒再把琉璃盞的事放在心上,直到前幾天出了那兩個年輕人的事。
方回意想了想,問:【那個打碎的燈盞在哪裡?】
趙光明:「還在山神祠。」
方回意:【過去看看。】
山神祠在村子的北面,坐北朝南,是保存還算完好的古建築。
而且看得出來村民們很愛護這裡,將山神祠打理得很乾淨,香火供奉也沒斷。
方回意進了山神祠就四處觀察,最後觀察了神像。
這是受到正統香火供奉的山神,神像神態慈悲,山神祠內也是清氣盤旋。
方回意覺得山神懲罰的說法不成立,但還是要找出琉璃盞看看才知道。
趙光明根據村民們所說的,找出了用厚厚棉布包裹著,存放在倉庫房間內的琉璃燈盞碎片。
「就是這個了。」趙光明解開包裹道。
方回意看了一眼,眉心一動,這東西有靈氣,竟真是靈物?
只可惜現在碎成了這個樣子,靈氣潰散,已經不剩多少了。
方回意仔細看了看,發現不對,這燈盞的用料都是普通的玻璃,就算一同供奉在神祠內,也不可能因為幾百年的香火就生出這麼濃郁的靈氣,應該是有別的什麼東西在這燈盞里。
他仔細扒拉了一下,發現用純淨打造的燈座上有一個缺失的窟窿眼。
【這裡有什麼東西不見了。】
趙光明也看見:「看這形狀,應該是被鑲嵌在這裡的什麼東西……我想起來了,一個年老的村民說過,這琉璃神燈上鑲嵌了一塊很漂亮的寶石,燈盞打碎後寶石就不知道哪裡去了,疑似被人盜了。」
方回意直覺這個寶石才是關鍵,他趕緊掐指算了算。
那東西在這燈盞上待了幾百年,殘留的氣息濃厚,方回意很快就算出了它的方位。
兩人走出了祠堂,一路朝著西南角而去。
「方大師,村子裡的霧怎麼好像變濃了。」趙光明道。
按理來說雨停了,隨著白天天光越亮,這些霧應該逐漸散去才對,怎麼反而更加濃郁了,十米外就看不清了,而且看這濃霧的顏色也有些不太對,灰濛濛的。
方回意左右看了看,目光在附近的屋舍上停留了一下,【是蜃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