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后面司马英对始皇帝所谓的背叛,实际上只是他有了别的选择,但这不代表真正的背叛。
当时,嬴守的父亲成嬌被奸人挑唆,攻打嬴政。嬴政勃然大怒,剿灭叛军,最终成嬌大败。
司马英不愿这兄弟二人相残,选择阻止,于是和始皇帝斗得难分难舍,以至于最终传出司马英背叛始皇帝的说法。
事实上,最后司马英虽然没有保住成嬌,但他护住了嬴守的母亲,还有尚未出身的嬴守。
只是成嬌之死,对司马英的影响太大,曾让他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错了。但在之后,他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找到剑道的最高境界。
于是他写下司马英笔录,最终被嬴守母亲带走。
在这笔录中,最后记载的剑道最高境界,又为第四境界,司马英称其为秦王剑,又名君王剑。
君王剑者第四剑,不剑之剑。
传闻,荆轲刺秦,始皇帝拔剑不出,险些遇难,实则,始皇帝的剑,从来就不是他佩戴在腰间的那把剑,他也从来不会动用那把剑。
在始皇帝腰间佩戴的宝剑,说到底,就是一件装饰。
佩剑,从来都不是剑客才有的特权,在这个时代,文人游士,同样佩戴。
即便大秦不允许藏匿刀兵,但凡士子,却依旧没有取其佩剑的道理。
为何?
因为佩剑,其实对很多人来说,都是装饰。
秦皇的剑乃天下之剑,无剑之剑。在秦皇身上,有剑似无剑,无剑胜有剑。
面对荆轲的刺杀,根本无需秦皇出手,大秦之剑,顷刻间就能将荆轲撕裂。
套用一句后世江湖小说中队剑的描述,飞花摘叶,皆能伤人,这就是始皇帝的剑。在他的剑下,只要他心念一动,就是剑锋所过。
或许这般说来有些绕口,直白一点,其实这大秦,就是始皇帝的剑,无形之剑。
始皇帝意念所及,每一个念头,都会让这柄剑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力量。
曾经,始皇帝在灭六国之前,曾在自己头顶悬着六柄利剑,这六柄利剑代表的就是六国。
在他看来,这六国,每一国都是一柄剑,都是悬在自己头顶的剑。一日不灭,都将会时刻威胁着他。
所以,他每灭一国,取下一柄剑,最终,天地之间,只余秦剑,此乃天下最强之剑,谁能挥动此剑,谁就是剑道最高境界。
到此,司马英看透了剑道终点,乃为大道之本,又为天道之源。最终,他以身祭秦剑,留下一世传说,一本笔录。
这本笔录被嬴守的母亲当作传家宝般,千叮咛万嘱咐,让嬴守好生保管,连嬴政都没有看过。
迄今为止,笔录尚在宫中,却是无人得知,苏恒,乃是当今世上,除嬴守之外,唯一一个听闻司马英笔录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