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用筷子, 你还能用勺子啊!
在灯塔国、不落国等英语国家, 都有着中餐店的存在。
更不要说棒子国、太阳国的食物,本来就受到华文化的影响,中华料理一直在这些国家相当盛行。
中餐馆实实在在开遍了全球各地,且不说各个国家都有唐人街及其类似的存在, 哪怕在现代都市中也有数量不少的现代中餐馆。
不过这些中餐馆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因为现在华文化在国际不受重视、评价不高,中华料理被认为是廉价料理。
这些中餐馆大部分都是当年沿海地区移民所开班,菜品也粤菜为主,并不能完完全全地代表中餐。
另外,海外根本就没有吃中餐的文化,对于真正的中式菜肴认可度相当低。
为了改变现状,中餐馆不得不进行各种改良,现在海外中餐馆能够吃到的正宗、传统华国菜并不多。
哪怕已经做出了这样的让步,中餐依然不温不火,在灯塔国中餐甚至比墨西哥餐厅都要少得多。
没有了解,没有兴趣,便不会主动去尝试中餐。这就是整个世界对于中餐的态度。
但是秦砚这一次发布了《食》,让很多人都好奇拥有数千年文明的中国会有怎样的美食。
他们很快就在自己的城市发现了中餐馆,然后呼朋唤友,一起开始美食探险。
对于互联网并不怎么了解的中餐店老板们也很奇怪,为什么这段时间,自己的餐厅内涌入了这么多年轻的外国人。
他们很明显从来都没有吃过中餐,不知道该怎么点餐,只能驴唇不对马嘴,相互交流。
好不容易把菜给他们端上桌,还得看着他们拿着筷子一通挣扎,最后放弃选择刀叉勺。
当然海外中餐厅不可能囊括华国渊源流长、种类丰富的美食。
但是它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长年累月在西方的生存,它们经应极尽改良和迎合当地的口味,比如在国内鲜少出现在菜单上的左宗棠鸡,在海外却成了中国菜的代表。
所以当这些西方人因为《食》而走进中餐馆之后,他们发现
咦?中餐好像还不错的样子。
其实全国各地的文化都会为了迎合当地而做出一定的改变。
中餐在进入西方市场之后会变得少油少辣,以酸甜咸为主。
无论是灯塔国还是不落国,这些国家都是极度嗜甜的国家。川、湘、云菜系,难以生存。
文化都是相对的,这并不是华文化的卑躬屈膝。
西餐在进入了华国,也同样要迎合市场。最著名的肯德基、麦当劳,在每个国家的味道都不一样,甚至在华国内都有区不同。
文化市场,同样是市场,只有能赚钱、能活下来,才能输出文化。
虽然中餐厅比这些西方人想象中要好吃很多,但是也有一些人会觉得疑惑。
为什么秦砚宣传视频《食》上,看到的和他们吃到的食物种类比起来会差了很多,精致度、色香味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虽然说可以理解这些中餐馆和视频肯定有出入,但是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这些西方客人会略带失望地问着中餐店的老板们:
老板我,你们这里就只有这些菜式吗?我们怎么在视频上看到的中餐都更厉害啊,那些视频不会是骗我的吧。
绝大部分在海外生活的华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都有着极其强烈的认同感,他们会用着在西方生活了几十年,已经十分熟悉的当地语言和这些外国人交流:
怎么可能!我们国家的美食多了去了。我只是会八大菜系中某个分支的一点点皮毛!
中餐店会和他们聊一聊什么是八大菜系,聊一聊自己所做的菜系是什么,然后给他们推荐说不同的经典菜肴。
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形象,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说,他们大多数中餐厅都属于快餐、家常菜,根本上不了台面。
真正顶级的中餐厨师不仅需要预约,很多食材都有特定的享用期。
在我们国家,每年只有4月到5月的时候,你才能在西南方的滇省吃到最鲜美的菌子,那才是肉肥硕壮实,质细丝白!
还有三月份开渔的时候,那第一网鲈鱼,让你们知道什么是天上人间!
说起羊肉,当然得十二月漫天飞雪再吃,肉质肥美、肉香四溢!
餐厅老板、厨师们极尽所能,把这些对于中餐一无所知的菜鸟们,哄得一愣一愣的。
平时他们也就当个笑话听听,但现在秦砚导演的《食》可以证明这一切都存在啊!
在《食》最后片尾,有着明晃晃文的各国语言
本视频实物拍摄,一切菜肴均由真人烹饪制作。
这么一想,自己口中的华国菜好像更好吃了!
而且最近社交圈都在聊《食》与华国菜,自己吃了什么华国菜当然需要分享,同时炫耀一下自己对于华国文化的了解。
于是在口口相传中,许多中餐厅一个周内的销售额涨幅超过30%,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尝试中餐。
《食》发布后,最高兴的并不是奥组委的官员,也不是华国的网民,而是这些实实在在获得了受益的,普普通通的海外中餐馆的老板们啊。
他们虽然不像视频之中的那些厨师高手一样拥有神鬼莫测的刀功,但是工作了这么多年,给外国人秀一秀自己的烹饪美食技巧,还是不在话下的。
而且人类都有一个很都有一个通病,第一次看到他们不了解而又酷炫的东西,都会发出大呼小叫的表情。
amazing!这就是中餐吗!
这让海外中餐厨师们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谁不希望自己所制作的食物得到别人的认可呢?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