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沈春花只讀了一個初中,吃穿住行也都簡樸的事情,大家也明白。就是有條件的糊弄沒有條件的,他們覺得沈春花待在那個農村,就用農村的標準撫養沈春花。就覺得能讓她讀到初中,能讓吃飽穿暖,就已經是對得起她了。至於他們的自己兒子女兒,他們在對待的時候,自然又是根據周圍的城鎮標準來的。
這樣的標準,在一輩子都沒有出過窮地方的農民來說,自然是可以了。只是沈三林做夢都沒有想到,他那個侄女可能是因為讀書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自己經商見過世面的原因。看出了其中的不同和不公平,開始不跟農村孩子比了,開始跟他自家的孩子比了。也看出對方每年參加像抗美援朝這樣活動,絕對不是為了吃的,而是把這個場合當成真正結交名人權貴的名利場了。所以沈春花悟了後,因為年紀不大,直接就當場發飆了,完全撕開了他的虛偽和偽裝而已。
看出內情的人,都感覺出了沈三林的虛偽,都對沈春花這個從小沒有父親母親的孤兒真正的感覺到了憐惜和同情。
然後就是沈春花後續反映的,隴縣政府對烈士遺孤照顧的缺失和不靈活。
這個年代,很多當官的,其實都是軍人出身。
大家都是先當兵了,從部隊出來後,才走到政府崗位的。
所以為了自身利益,也為身邊犧牲的戰友不值,後續很多的電話就打到了隴縣市政府。
先是隴縣的軍人們,學者們在打,再到後面是附近幾個軍區領導的電話也過來了了,到後面甚至有附近幾個城市的大學生們。
國報的威力驚人,沈春花反映問題的時間相當的敏感。
之後幾天,沈春花甚至聽到了政府又開了大會,開始集中培訓和集中檢討的事情。
反正沈家村沒有一台電視機,也沒有任何一個村民自己訂報紙。
加上現在畢竟是信息相對封閉1975年,等記者們來了三四天後,沈春花哪裡就逐漸的安靜下來了。
知道沈三林只是停職了,不算真正的撤掉。
那些對這個特別看重的村民們,也就不再糾結這件事情了。也就下意識不在沈春花面前說這件事情了,去跟她狡辯了。
當然最關鍵的原因,還是感覺沈春花好像有點瘋的太厲害了。怕被誤傷,大家也不敢去找她勸話和理論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