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雨寧和公司,以及他個人的本意,是不想讓有才華的人被埋沒。
余笙和聞濤都是來自社會,各行各業,非常有才華和創新的工作者,毛雨寧認可他們的才華,公司和他個人,同樣認可。
倘若說這部電影沒有拍攝完成,於律慎完全沒有底氣說這種話。
他是在看完電影後,才能用最快速度,做出一系列決策。
在總公司停他的職位之前,把電影賣了出去,確保已經排檔的電影能正常上映。
總公司的文件下達後,他召開了記者會,做出澄清,也透露自己被停職開除的事,把事情推上另一個熱度。
於律慎在做這些之前,就做好孤注一擲的準備。
他知道何祐一直在找機會,想把他踢出局。
------------
第323章 董事特助
席嚴自年初去一線後,就沒有了消息,他知道,憑他一個人,想斗贏何祐很難。
在認清這個結果後,他還是不願意就此算了。
他要讓何祐,今後無論以什麼身份見到他,都覺得屈辱。
果然,萬里集團子公司總裁辭任一事,讓本就風口浪尖的事態,更是達到了空前絕後的熱度。
於律慎提前聯繫好的媒體,乘勢而上,利用熱度,大肆宣傳電影。
和痛批毛雨寧和萬里集團那些大V不同,他們選擇了中立,這部電影即將上映,大眾都可以一起見證電影的質量。
用電影的質量,去評判功過。
於律慎在國外,接觸最多的就是新媒體運營,像這種操作,對他來說就是小兒科。
果然,在他的一番運作後,不但減少了預售房的退票率,還讓這部電影在熱度加持下,預售票房不退反增,成了國慶檔預售票房,最多的一部電影,熱度上,更是甩了同時期上映的電影好幾條街。
何祐知道於律慎把電影賣掉後,連忙讓公司的律師團隊過來,準備起訴於律慎。
結果在取證的過程中,調查顯示,於律慎的確把電影賣給了國內一個器械公司,聽聞這個器械公司和J區有合作,不是一般人能碰得起的硬釘子。
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於律慎是在職時,把電影賣掉,所以這個合同是完全奏效的。
再有,於律慎沒有賤賣作品,這部電影的總投資多少,他翻了三個點賣出。
在電影完全沒有上映,還不知道作品成績,能賣出這個價格,在市面上可以說是高價了。
而且這筆錢,已經打進了公司的帳戶。
於情於理於法,於律慎的行為,都挑不出絲毫問題,公司想起訴他,一點理由都沒有。
何祐看著合同上的日期,當時只是輿論剛爆發,自己還在考慮,怎麼拿這件事大做文章,裁掉於律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