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周秉順順噹噹的成年,在老家遵循舊禮娶了早年定下的妻子譚氏之後,霍老太太才捨得放他進京當差。
在江州野生野長的周秉汲取父母雙方的優點,從小就生得過分俊俏。
他十八歲時,身姿高大挺拔膚色白皙透亮,一雙漆黑如墨的丹鳳眼望著人時總感覺脈脈含情,不說話時天生有一股貴介公子的清雅絕塵。
這樣的人偏偏性子豪爽仗義,最好結交各路朋友,對於三教九流幾乎是來者不拒。甫一進京就掀起一陣浪潮,引了無數狂蜂爛蝶日日在周家附近盤旋,有好事者曾經戲稱他為「小孟嘗」。
大概是鄉下老祖母過於嬌慣,這人實際上性子暴躁易怒且極好打抱不平,仗著一身氣力拳腳功夫極硬,短短時日不知闖下了多少不可收拾的爛攤子。
生的漂亮的人,縱然犯下錯事也讓人感到情有可原。所以周秉有多少說得來的朋友,就有多少看他不順眼的對頭。
偏偏年紀相當的景帝極為欣賞他的質樸赤忱,對彈劾奶兄弟的摺子通通視而不見,越發縱得周秉無法無天。
這一矛盾在景紀八年更是激化到頂點。
周秉這個張嘴就露出敗絮餡兒,人人皆知不學無術的繡花枕頭,竟然堂而皇之地中了二甲進士第。
雖然中舉的名次不怎麼樣,但他立刻被授了七品庶吉士。比起許多皓首窮經一輩子卻一無所獲的落第舉子,簡直幸運得讓人眼紅。
明眼人都看得出裡頭有暗箱操作,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終於激起更多人不滿。
那些人拿偏袒任性的皇帝沒有辦法,就使勁往沒什麼根基沒什麼背景的周秉頭上撒氣。無論他做什麼,都挑的出來一大堆的刺。
無數彈劾像雪片兒一樣堆成了山。
但所有的一切註定無用,皇帝認準的事誰也改變不了。
而周秉也知道自己不受某些大人物的待見,漸漸改了往日的張揚,收斂脾氣學著待人處事。學著文人吟詩作畫處事圓滑周到,還像模像樣地做了幾件讓人讚嘆的大事,外界對於他的評價終於有了改觀。
景紀十四年,已經二十三歲的周秉不知又得罪了誰,被支派到兵部做了一個臨時主事。
兵部司分為郎中、員外郎、主事,周秉就是其中的最低一級,秩正六品。掌章奏文移及繕寫諸事,協助郎中處理該司各項事務,專門負責給回京修整的戍邊老兵們發放軍餉。
雖然是跟白花花的銀子打交道,但這絕不是一個好差事。
老兵們的軍餉包括供給軍士全家人的「月糧」,和單獨在軍事行動時發放給軍士本人的「行糧」。
騎兵的月糧定額是二石,普通軍士的月糧定額是一石,有家室的發放鹽二斤,無家室的發鹽一斤,軍馬每日給豆三升,草料十五斤。
被判戍邊的老兵們當中有早年沒有蒙赦的罪犯,被稱為恩軍。年歲到了軍功積攢夠了,也可以視家人數量供給月糧。四口以上每月一石,三口以下每月六斗,沒有家室的每月四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