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默默上前,将几份账单分发给那些没表态的人。
姚戈看了一眼,险些没一口气厥过去。
平常人家,一家三口一个月的生活,一两银子绰绰有余,还能过的不错,杨延居然敢开出半个月一人五百两的饮食费!
这也就算了,除了饮食,还有住宿、服饰、纸笔、护卫各种巧设名目,洋洋洒洒列了三十来项,大小加起来总共六千两。
知道的了解他们被抓了,困了半个月,不知道的看见这花销,怕是要以为他们去哪个洞天福地享福去了。
宋桢倒抽一口凉气,那我等他们再有钱,也不能一下就扔出来个六千两。
洛晞平缓道,诸位愿意建设此地,不过是区区日常花销,我便是一力承担又如何?
这么大义凛然的话,宋桢听的隐隐牙疼,还不得不道谢。
马上有人按下账单,我观此地人杰地灵,我等在此地也受益良多,愿意为太守分忧。
杨延扫了一眼,侍卫撤下了此人面前的账单。
后面的人有一个学一个,也艰难开口,就连姚戈也青着脸说了一番话。
洛晞也不介意这些人言不由衷,含笑又和他们聊了几句,转身带着杨延走了。
等两人走远了,宋桢靠在椅子上,一身冷汗,扶额提点姚戈,你对杨公子注意些,这人可不好说话。
洛晞我也就不说了,好歹也是正经世家出身名师教导长大,可那杨延以往也不过是个纨绔子弟,如今也只是一介武夫,凭什么让我等礼让?姚戈怒气冲冲。
那他也是掌握了五万大军的武夫。宋桢没说的是,杀你易如反掌。
望着门外,宋桢忍不住叹气,不同于父亲宋大家的野心勃勃试图扶持新帝,也不同于其他人的满腔热血,他没那份心思,只想着保全自身。
只是在这乱世,这个愿望也格外困难。
在洛晞名下的书坊拼命印刷,所有人轮班工作了整整一个月之后,书院的基础终于准备好,至于师资力量,礼仪和普通四书的教授,基本都来自于被洛晞威逼利诱的那些个文人。
而放在重点的思想、数算及武学,则被洛晞重点安排了自己的人手,坚决不给敌方渗透的机会。
轰轰烈烈的书院建造,一大批建筑的修葺,也让不少人啧啧称奇,此地即将开放书院的消息也传了出去。
半个月后,州府的主要接道,贴出了告示:《湖广小中大学开课公告》
同时,报纸的第一版面让给了这一份公告,将详细内容讲的明明白白,翻来覆去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并且列出了成绩优等的各项奖励以及未来发展空间。
茶馆里,一群人听着说书先生讲报纸,听的目瞪口呆。
所有适龄子女都要上学?
还是徐家、宋家、姚家那些世家子弟来教导?
小学居然不收学费?中学半年的学费也才十两银子。
大学之后居然可以做官?那我儿子是不是也可以
有性子急的,直接跑出去买报纸,自行研究其中的内容,也有脑子灵活的,顿时意识到机会的难得,已经在心里盘算怎么叮嘱自己的子女,争取在学院里一鸣惊人。
有为此兴高采烈的人群,自然也有冷嘲热讽丝毫不信的人。
你看看周家那小伙子,读了二十年的书,从来不下地,如今连想做个铺子的账房都还得到处求爷爷拜奶奶,直到今天也没个着落,世家家生子就把位置给占了,哪里轮得到我们。
读了有什么用?不过是认识几个字,读来读去只把心思念歪了,天天想着在外闯荡,也不想着脚踏实地做事情,这书不读才是最好的,我们家祖上从不读书,现在不也过的很好?
不止是府衙附近的人开始闹腾,各个村子里,里正敲着锣,挨家挨户敲门,让他们来村子祠堂附近,听候官老爷的吩咐。
可是劳役?
说不得是今年的税收?
农夫农妇们窃窃私语,时不时打量一眼站在最前面的官吏崭新的官服,话语中透露出几分羡慕。
前面的小吏也不含糊,直接拿着告示糊在墙上,大声道,太守有令,所有适龄子女,凡是七岁到十五岁,都必须去官学报道,按照年龄和学识进入小学、中学和大学。
也不用其它人多问,小吏自觉把告示上的内容简单介绍一遍,喉咙都说干了才停下来。
里正从怀里掏出碎银子,往小吏手里塞,官爷,我们这十五岁的娃,男娃要下地干活,女娃也要忙着家务准备出嫁,您看能不能
小吏不收钱,直白道,老丈人,多学些东西,总没有坏处,那些活谁都能干,可这些学习的机会,一旦错过了,可就没有了。
里正犹豫,有些心动,谁不想做官老爷?
可天底下又能有多少官老爷?他们这些地里刨食的,便是孩子读了书,又哪里比得过那些官爷的子女?可有了希望,终究是好的。
一个农妇匆忙扒开人群挤到最前面,露出一抹小心的笑容,官爷,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男人学些东西也好,女儿总得顾着些家里。
说着,农妇拉了把身边的少女,握紧她的手腕,大丫,你说是不是?你肯定也不想去读那些书,想帮着爹娘在家干活,是不是?现在干活利索了,将来也好找个好婆家,我是你娘,还能对你不好?
旁边的少女脸色苍白,她咬了咬唇,却不愿开口。
农妇推搡了她一把,不耐烦道,你快说啊。
少女眼圈一红,眼泪近乎要滴下来,声音格外低沉,是,是我不想
小吏似笑非笑,那你可得好好管管你闺女,太守可是说了,所有人统一分配学院,缺一个人,那一户今年收六成粮税,缺两个,那就七成税,上不封顶。尤其是各家的女儿,得重点清点人数。
太守仁厚,他们这里去年的税收不过三成,如果这些人不愿意去上学,税收直接翻倍。
去年天灾人祸,太守放粮的同时,还特意挨家挨户登记了名字,确保一个人不缺,按人头领粮食,如今,这些刁民可跑不掉。
小吏强调道,她一个姑娘家,能为家里做多少活?这六成的赋税压下来,怕是一家人就难以过冬了。而且不拘男女,要是在学院里表现优异,挣得银钱也不罕见。
农妇压根没把后面那句话放在心上,她只觉得有些肉疼,但还是挤出一抹笑,您说的是,我就这么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也没她贴心,自然也得疼她。便是她要留在家里做活,我赶也得把她赶去上学,哪能让她给耽误了。
旁边的仆役安慰道,要是学得好了,太守需要一批女官,洛小姐身边也需要玩伴,将来说不得就能出人头地,也不比你家儿子差。
万一一飞冲天了,也是人家女娃的运道。
少女红着眼睛过来道谢,最后找小吏讨要了这份报纸,捂在怀中,仿佛抱着此生的希望。
洛晞很忙,忙到不得不把洛芷拽过来打下手,让她赶紧去找人。
洛芷眨眼,拿着帖子写了邀请函,广泛邀请湖广此地能排得上名号的世家女子,在府衙举办宴会。
眼见洛家形势大好,洛晞又是这边的太守,没人会不长眼不给洛芷颜面,只要收到了邀请函,能赶过来的都来了,没收到邀请函的厚着脸皮,和亲戚一起进了宴会。
有希望能够和洛芷攀个姐妹交情,有带着家族交好的重任过来的,还有的希望能够借着洛芷认识下洛家的男子,众位女子衣袂飘飘,环佩叮咚,脸上挂着完美无缺的笑容,或者拈花或是准备写诗作画,争取表现自己最佳的一面。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