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同时也知道,与其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个自己根本没办法掌握的人身上,倒不如反客为主,见主动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其实经过这么多天的思考,李天其实已经基本上想到了解决南京即将面临大规模失业潮的办法。
其实这个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即将上线的,大明基层公务员制度。
南京城是大明此前五六十年的都城,而且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昌盛的宝地。
所以这里的人的文化水平是要比其他的地方要高出不少的。
别的不说,就说南京国子监中那将近上万人的学生,和外国的留学生访问团。
这些人可都是基层公务员的绝佳人选啊。
而那些没了工作的官员们,比他更适合。
所以给他们找到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还是很容易的。
将来的大明一旦在全国开始实行公务员制度,那需要的识字的人员数量可是一个极其惊人的庞大数字。
甚至将南京城所有识字的人全都填补进去,也满足不了这个缺口的十分之一。
当然了,识字的人工作好安排。
但那些不识字,甚至不愿做官的人就有点难搞了。
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还不会耕种,即便会种地,南京附近也没有多余的农田分给他们了。
其实对于这些人,李天也有基本的安排和打算。
首先,张永日的工坊马上就要开起来了。
这次的规模将会远超北京,少说也要达到,北京现如今规模的三五倍。
以现如今北京三千多人的数据算。
仅是这个工坊就足以消化上万人的闲散劳动力。
南京的位置及其特殊,虽然比不上武汉这种九省通衢之地,但他南北左右都是相对发达的南方重镇,距离上海这个未来重要门户也不算远,还有长江水路方面的交通便利。
所以在南京设立一些大型的国有工坊也是非常适合,甚至比在北京更加适合。
至于建造什么类型的工坊,李天暂时还没有定论。
但有一项是指定会上马的,那就是水泥工坊。
水泥这种东西,如果远距离来运输的话,指定是亏本的。
所以,未来的公路修到哪里,工坊就建在哪里才是最省钱的办法。
京城那边新造的几十个烧制水泥的高炉,连供应整个北直隶地区都还不够呢。
根本就支援不了这边的,所以南直隶乃至周边想要水泥的话,就只能就地生产。
水泥这种东西,从开采矿石,到运输,到烧制,直到运送到各个建筑工程的工地,中间所需要的人手可是不少的。
少说也能解决一两万人的生计问题。
如果放开了手脚,收纳下三五万人也不是没可能。
可即便这几样全都算上,对于几十万的失业人口来说,也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根本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