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袁崇焕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袁崇焕一进来,看了一眼坐在上面的崇祯,因为崇祯是低下头,所以他并没有看到崇祯的脸色,便直接跪了下来施礼。
崇祯并没有立即让袁崇焕起来,而是抬起头来看了看跪在地下的袁崇焕。
“有几年没见了吧?你倒是又瘦了些。”
“启禀皇上,臣已经有四年三个月没有能朝拜过皇上了。
皇上越来越像一个圣君了。”
崇祯听了袁崇焕的话,笑着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自古以来,唯有圣明之君最累,亡国之君最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罪臣愚钝,还请皇上赐教。”
“圣明之君的累,在于自古圣君者,多心向百姓、江山,还要顾及到文武百官,却唯独不能自己享乐,所以累。
亡国之君的苦,在于自古亡国之君,或无奈、或无知,他们心中只有自己,享乐之余,发现国已亡,心中之苦,何人能知?
你说说,朕说的对不对?”
“启禀皇上,臣以为,圣君虽累,但历代君王无不想成为青史圣君。”袁崇焕答非所问的说道。
“可又有几人能做到那?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可算的上圣君,汉人几千年的历史,来来往往的人物数之不尽,可有几人能够留名青史?
朕自不求你们口中所说的圣君,朕只求无愧于大明的百姓罢了!
要是你,你愿意做亡国之君还是圣明之君?”崇祯说完,饶有兴趣的看着袁崇焕。
只见袁崇焕面色平静的说道:“臣愚笨,只可为一块破铁,君父愿意总之,则可为剑,君父不用之,则不过破铜烂铁罢了。”
“罢了!不说这些了,听说你在牢里,鲜少有人去看你,相必对外面的消息不太清楚。
王承恩”崇祯喊了一声,随后对旁边的王承恩使了一下眼神,王承恩瞬间明悟了过来。
王承恩将陕西巡抚杨晃的陈奏交给了跪在地下的袁崇焕,袁崇焕不急不慢的接了过来。
“看看吧!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是皇上,罪臣遵旨。”
袁崇焕就这样打开奏报看了起来,崇祯也不再说话,低头批阅起了手上的奏折。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外面的天色也越来越黑,崇祯一直在低下头写东西,袁崇焕也早就看完了手中的奏折,只是一直不敢去打扰崇祯。
“主子,军机处四位大人到了。”就在这时,王承恩再次走进乾清宫,悄悄的对崇祯说道。
“让他们进来吧!”
“传几位大人觐见”
“臣等参见皇上”
“起来吧!赐座。”
“谢皇上”
四人有些惊奇的看了看旁边跪在地下的袁崇焕,并没有说些什么。倒是一旁的马懋才脸色有些高兴,而王洽则有些阴沉。
崇祯这时并没有理会四人,而是看向袁崇焕说道:“看完了?说说你的看法吧!”
终于听到了崇祯说话,袁崇焕不由的松了一口气,随后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麻的膝盖,然后对着坐在上座的崇祯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朝廷要解决这两伙乱军,并不困难。”
“嗯?”
这时不仅崇祯,就是四位军机大臣,也满是兴趣的看向袁崇焕。
“臣以为,乱军虽然是趁势而起,但是也是因为惧怕朝廷的实力,不再像从前那样有些肆无忌惮。
首先,乱军往南走,虽然看是一步好棋,但是却忽视了南方的危险,乱军先是要越过朝廷的重重关卡,就需要大量的时间。
等他们真正到达南方的时候,朝廷的准备也可以完成了,到时候只要乱军一出现,朝廷就可以立即集重兵围歼乱军。
乱军处于山脉,朝廷不好剿,但是只要堵住湖广、河南、四川三省的交接,敌人必定是无所遁形。
另外一支往北走的乱军,处于陕西境内,唯一的前往地只能是陕甘交界处的山脉,所以,只要孙传庭孙大人回师,这伙乱军也不足为惧。”
听了袁崇焕对战事的分析,崇祯不由得点了点头,和袁崇焕这种久经沙场的主帅来说,朝廷的官员和自己还是远远不如的。
战争从来不是你追我赶,也不是调集兵力就行,而是有战场大局观和控场能力的人才行。
王洽这时毫不犹豫的站了起来,对着袁崇焕说道:“不错,朝廷已经命人在各关隘布置重兵防守,所以只要乱军一出现,必定会被朝廷大军追剿。
可是,你要知道,河南如今是灾区,你也知道,一旦乱军进去灾区,会发生什么?一旦乱军壮大起来,到时候朝廷需要的兵力有多少?你知道吗?”
“皇上,诸位大人,罪臣以为光是堵,是不行的,首先耗费了朝廷大量的兵力,其次乱军也可以暂时的躲藏起来,找到合适的机会再出现。
臣以为当诱敌深入,将诱饵摆在乱军的面前,先将乱军给引诱出来,再伺机而动。”
“你们以为那?”崇祯看袁崇焕说完之后,乾清宫平静了下来,顿时向四人看去。
“臣以为此事还是应当慎重,诱敌深入太过于冒险,臣以为应当慎重为上。”
“臣也支持王大人的意见,应当以稳重为上。”这时一旁的李标也站了出来,支持了王洽的意见。
马懋才则直接对崇祯说道:“启禀皇上,臣支持袁崇焕袁大人的建议。朝廷应当趁乱军尚未壮大之前,便解决乱军的问题。”
“臣也以为袁崇焕袁大人此法可行,臣支持袁大人。”
崇祯听了四人的回复,不由的笑着说道:“你们啊!现在是一半赞同一半反对,倒是让朕有些为难。”
说到这里,崇祯突然脸色一正,严肃的说道:“袁崇焕听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