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山货铺的掌柜,一下子真的没有这么多钱。
宋五郎的脸上还是带着笑,只是眼神里却就愈来愈冷,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
“去交子铺找钱民借钱。”山货铺的掌柜对身边的伙伴说道。
钱民和交子铺这些词,是从宋国舶来的,就是私人放高得贷的。
第一放贷人就叫钱民。
高利贷当然利息是很高,俗话说的九出十三归,就是指这种了。
借一百枚铜钱,实际只给九十枚,但还贷时,要是还一百三十枚的。
如果不是没有办法,谁愿意去借高利贷?象大宋的青苗法,本身就为了缓解高利贷引起的民不聊生,才会有这法规出来的。
而山货铺的掌柜,显然就到了没有办法的时节了。
所以他派伙计去借钱,不过这是他自己的家事,宋五郎自然也不会多嘴半句。
伙计很快就去引了交子铺的行钱过来,毕竟伙计是不可能替掌柜去背高利贷的,而放贷的人,也不可能这样就把钱交给伙计,到时找谁收帐去?
行钱,就是第二放贷人,也就是钱民下面的手下。
“要借多少?”行钱看着掌柜,向他问道。
掌柜咬了咬牙:“三十两银子。一个月还清。”
“利息你是知道的吧?”行钱问道,看着掌柜点头,但取了三小锭银子出来,又教在借据上签字画押等等,再把银子交给掌柜。
掌柜又从随身携着的钱袋里,掏出五小锭银子,把一大把碎银子:“一百两,在这里。五郎,我拿了物件去当铺寻朝奉验看,要是不对,那咱们就没情面可讲的。”
“我晓得。”宋五郎轻轻拍了拍山货铺掌柜的手,后者的手,便按在前者的手上。
山货铺掌柜缩回了手,宋五郎把银子拔到跟前,叫手下过来,取了秤,仔细秤过。
而那交子铺的行钱,却早就辞了出去,回到交子铺,把这买卖和铺里的当家的钱民说了,当家钱民就摇头道:“这是在赌命啊,他为何要借这笔钱去找宋王买赃物?”
“听说是少东家来了,要孝敬。”
钱民摇了摇头,他觉得不太对,等钱民下去了,他仔细用竹签沾着牛奶,细密写了一张纸,晾干了,唤了心腹小厮过来:“送出去城外,离城二十里,西北处有个庙,庙里供着的菩萨,缺了中指,你就把这纸卷,掩进破香炉里,走时在庙外,找三块石头这么一摆,就可以回来,可明白了么?”
那小厮是当家钱民自小养大的,最是贴心,领了命,便把那纸卷塞在头发里,用头发卷实了,戴了帽子,牵了马出去。
那边厢山货铺的掌柜取了赃物走,宋五郎却就收敛了面上所有的笑意,招手让手下过来:“收拾一下,出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