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來了?」合肥當地京劇團的演員以為他是來找杜譽的,伸手給他指了一下:「在前面呢。」
聽見聲音,杜譽回頭看見了他:「有事嗎?」
趙捷走上前搖了搖頭:「我想在這裡。」他怕杜譽趕他走,立刻補充說:「我站在邊上,保證不影響任何人。」
主持人的話音落下,演員即將上場,杜譽沒心思與他較真:「你安靜一點,別破壞舞台效果。」
趙捷連連點頭:「一定。」
不過他沒想到,正是從那時起,他養成了站在舞台側面看杜譽的習慣。這個習慣一直延續了十多年,直到杜譽再也上不了舞台。
這齣戲暢快又熱鬧,流水板一氣呵成,引得台下紛紛叫好。
趙捷情不自禁地開始模仿起來,從唱腔到身段,從雲手到台步。他想:所謂學習,何嘗不是個從模仿開始的過程?
回憶著磁帶里的聲音,趙捷發現,這麼多年過去,杜譽的唱法有了細微的變化。
他的咬字愈發精準、吐字愈發清晰,顯得更加老練、更加遊刃有餘。他表演的尺寸更加鬆弛,與從前相比少了匠氣、多了自如,這讓他看起來是個名副其實的舞台經驗豐富的演員。
趙捷難以想像,在他久久闊別舞台的那段時間裡,他究竟是怎麼生活、怎麼練習的。他那時連一個能說幾句話的人都沒有,可台上的本事卻半分沒丟掉。
第二天上午他們去包公園玩了一圈,看了園子裡鬱鬱蔥蔥的綠竹。大概是真的累了,回程的火車上,杜譽一直在睡覺,直到下車時趙捷叫醒他。
「我回家了。」站在火車站擁擠的人群中,趙捷提著自己的行李:「杜譽,明天見。」
「小趙。」杜譽喊住他。
趙捷停下腳步轉過身,疑惑地望著對方。他不知道在這本該行色匆匆的時刻會聽到什麼話。
杜譽走上前,盯了他片刻:「這世上有很多人壓根不配稱為人,他們嘴上說得比誰都好聽,心裡想的、手上做的卻儘是些蠅營狗苟、黨同伐異的腌臢事情。」
他一字一句地說,話語混在嘈雜的人聲里,卻清晰無比:「你是我遇見的為數不多的例外。」
趙捷怔在了原地,他突然想起自己曾經說過的,覺得杜譽和旁人都不一樣。
原來杜譽對自己也有同樣的感覺嗎?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他問。
「字面意思。」杜譽聳了聳肩膀:「快走吧,你爸媽肯定在家裡等你呢。」
很久之後趙捷回想起1985年的那段光陰,才發現其實那會兒杜譽已經動心了。後來的他很確定這件事,只是當時的自己毫不知情。
那時他實在是太過年輕,平白蹉跎了好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