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建在林場和牧場,那首先要環保、綠色,得到環保局批文,其次還要交通不能太不便利。
這選址和批覆、修建就耗費了好久。
隨後就開始養殖。
對養殖環節石廣信心滿滿,他給梨歌打保證:「梨總,您放心,後面的環節我手到擒來。」
他說到做到,並不是一味誇大話。畢竟有了前些年的養殖經驗,蕨麻豬養殖對他而言不過是小菜一碟。
哺乳期小心翼翼餵養、斷奶後又是放牧又是補飼,石廣果然是個靠譜的人,給每一頭豬都建立了檔案,每天一上秤,記錄著它們的每天體重變化。
可以說哪頭豬減重了哪頭豬忽然病了石廣心中都有一本帳。
就在這樣的精心呵護下終於到了出欄的季節。
這一出欄,梨歌才發現每頭豬的體重只有30公斤左右。
「這么小嗎?」她一開始可是按照100斤的價格估算的。
2200頭豬,一頭60斤產出6000元,也能賺個1320萬。
其實這還是說得多了,一般豬也就48斤左右。不過算下來也至少有個900萬保底。
這也還行,500萬投入,最後獲得900萬,至少一年能收回自己的成本投入。
梨歌和石廣策劃著名下一步的商業行為:
首先註冊一個梨氏蕨麻豬的商標,再者就是售賣。
售賣的場所就是花不完各家農產品店。
不過這些蕨麻豬都在甘南,要運到分布在各大城市的花不完農產品店就必須走空運。
這樣一來成本就上去了。
梨歌觀察過,其他黑豬品牌都在各大城市附近有養殖基地,這樣它們能夠就地發車,降低運輸成本。
可是她也沒辦法:蕨麻豬對於生長環境有一個苛刻的要求,在外地養殖沒有養活的成功先例。
再者就算運送到外地養殖廠,也無法養殖蕨麻豬:它們隨時隨地要去林地散步、覓食,根本管不住。
它們出了養殖廠去哪裡覓食呢?只有在甘南地廣人稀到處是草場和森林的情況下它們才能出外覓食,出了甘南,到處都是人煙阜盛,就算沒有人偷豬,豬出門又是馬路飛車又是水泥森林,你讓它去哪裡覓食?
就算在偏僻的郊區,出去也都是別人的農田和被承包了的山林,你家豬只要出門就會毀壞農田種苗,會惹出不少麻煩。
而且蕨麻豬和常見的白條豬不同,它要更像野豬,個頭也更小,外皮更是披著一層毛茸茸的毛髮,棕色皮毛上有一層層黑色斑紋,頭部更是毛刺一圈,看著像個小核桃。
你要抓也不好抓,它們非常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