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有些人的生活很開心,也能為社會帶來價值,他們的自我傷害當然是一件悲劇。」
「但如果對於某些疾病患者,身負巨大痛苦,希望了結自己,會不會是一種好事呢?」
講到這裡,魏教授又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折線圖。
橫軸是「生命時間」,縱軸則是「幸福程度」。
大家都知道,這條代表著幸福與否的折線,是隨著生命的時間動態變化的。
但當折線穿過橫軸進入第四象限的時候,就代表這條生命不再幸福,而是痛苦。
魏教授畫了很多種不同的折線——
有的人高開低走,年紀輕輕就開始面臨痛苦、
有的人反反覆覆,在痛苦與幸福之間不斷變化、
有的人只面臨短暫的痛苦、有的人卻面臨永恆的痛苦.......
這些折線正如這大千世界中的種種生命一樣。
幸福與否隨時變化。
「如果對於大多數人來講,生命都是起起伏伏的,可能從某一個節點大家會生活的快樂,到了某一個節點會生活的不幸,但你要跳出自己的生命本身,整體評判。」
「你目前接受的挫折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不幸,並不是巨大的痛苦。」
「也許後面會變好,後面不會變好。所以自我傷害這個選項,在某些情況之下,是合理的。我們作為局外人,很難了解某個人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所以,不要隨便去評判那些自我傷害的人,他們所承擔的痛苦很可能超過大家的想像。」
「但在某些情況下,當事者很難自己做出『自己是否幸福和自己之後的生命還會不會有可能幸福』如此判斷。」
「所以,儘管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來探討自我傷害的合理性,但僅從個人角度,我仍然覺得,很自信的覺得,對於教室里的任何一位來講,自我傷害都不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當然,如果各位遇到了無法度過的難關,我希望你們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比如身體有問題,那麼就去詢問醫生;如果因為精神疾病深受困擾,那麼就請去求助精神科的醫生;然後嘛,如果經濟有困難,就去找院長!」
同學們聽到這話都笑了。
魏教授見氣氛活躍了不少,又說:「說一些題外話,我們華國人往往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會覺得自己遭受到的痛苦是來源於自己太脆弱了,有一種『痛苦至上』的態度,但其實很多時候這並不是做正確的,要記住,如果你覺得痛苦,那不是因為你軟弱。」
「經歷痛苦並不是人生或者求學道路上的必修課,痛苦只是痛苦而已,沒什麼好值得歌頌的。」
「同樣,因為自己的痛苦而求助,更沒什麼好丟人的,大家知道了嗎?」
同學們紛紛點頭。
不少人都想到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