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手裡的,就是這個村子的歷史了。
「如果可以的話,就麻煩你在這裡看吧,」明村長說道,「這東西比較珍貴,是好幾代村長共同撰寫、保護的,並不是不相信你,只是如果弄丟的話,我下去了以後,沒法跟他們交待啊。」
楚孑鄭重地點點頭:「沒問題,我就在這看就好。」
「你說想看看我們為什麼給狗辦葬禮?」明村長想了想,「這村志我反反覆覆看過好幾遍了,似乎也沒有你說的內容,要不你再仔細找找?」
「好。」楚孑將幾本村志都放在茶几上,剛打開看字,卻發現看不太清,有點不好意思,「能不能麻煩你們,幫我打開窗簾呢?」
明家大哥明顯遲疑了,朝窗邊走去:「我看一下。」
他打開了一個小小的縫隙,向外看去。
楚孑也順著這道微微亮的光線向外看去。
只見一河之隔,有些來來往往的村民,正指著明家,說著些什麼。
明家大哥趕緊把窗簾放下,「不好意思啊,窗簾還是先拉上吧,我給你拿個手電棒可以嗎?」
楚孑點點頭:「多謝了。」
於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楚孑就開始看起來村志。
有點奇怪的是,其中最古老的那本村志上面,序號寫著大寫的「貳」字。
楚孑翻開這本村志,一種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
上面的日期,是「光緒廿三年」。
廿三,即二十三年。
光緒二十三年是1897年,距今一緊過去了一百多年了。
楚孑沒想到,東發村的歷史這麼悠久。
他一字一句,細細看去。
東發村在光緒二十三年的時候,還是一個人口只有幾十人的小村莊。
他們這裡主要種植的作物是水稻,但當年因為大雨,收成並不算好。
幸虧彼時的清政府已經有了「凡地土有數年無人耕種完糧者,即系拋荒,以後如已經墾熟,不許原主復問。」,所以,雖然每一畝地的收成不好,但東發村勝在地廣人稀,耕地眾多,所以也足夠過活。
而且,在當時,農民是可以去找官府用「借唄」的,無論是耕牛、工具,還是種子,甚至是口糧,都可以找官府去借。
所以,即使那時候農力底下,東發村都能算得上是一個能讓人安心度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