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專攻到什麼程度呢?
也就是寫過幾本教科書,在國內外,發表過數十篇論文而已。
不僅是CSSCI的常客,更是SSCI的常客了。
簡而言之,他就是這個領域頂級的存在。
毫無爭議的第一名。
而且,到了這個年紀,他依然筆耕不輟。
他目前正在寫一本關於死亡文化的教材。
按照慣例,這種教材每五到十年都要更新一次的,但這次他卻犯了愁,因為沒什麼可以更新的。
眾所周知,華國的死亡文化研究在2000年之前不太多,在2000年左右達到頂峰,之後又越來越少,越來越沒有新意。
2000年巔峰的時候龍茗也正是研究能力旺盛的時候。
在那之後,能刺激到他的東西就越來越少了。
而且他這個人有個毛病,就是特別重視「薪火相傳」的那一套。
所以,在自己開始重編教材之後,收到了不少老友,以及老友徒弟的學術論文以及專著。
雖然看著感覺不錯,畢竟跟著最頂級老師學出來的人寫的東西總是紮實能用的,但總歸是沒太多讓他眼前一亮的東西。
但今天他卻收到了一篇角度很刁鑽的論文。
從動物以及寵物殯葬的角度解構社會文化和死亡文化的變遷?
這一看就不是一般人能想出來的論文題目啊……
帶著三分疑惑和七分好奇,龍茗開始逐字逐句地看下去。
從結構和遣詞造句來看,這名學者的年齡一定不小了,字裡行間都透露著紮實的學術功底和深層的嚴絲合縫的邏輯。
而這篇論文也可以說的上是旁徵博引,所用的史料、依據,無不精準可靠。
他讀著讀著,愈發感嘆這位學者知識面的豐富程度。
這種功底,絕對不可能是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所寫的。
可以說,他很久沒有感覺到驚喜過了。
而隨著這份驚喜而來的,是一種惆悵。
這篇論文如果只是粗粗讀一遍,只會覺得很厲害。
但如果要跟著作者的思路,把裡面的資料全部驗證一遍,則又是一個通天的工程。
不過,為了這篇論文這麼做,他甘之如飴。
這種帶著開創性質的學術研究,他必須嚴謹對待。
於是,在余後的幾天裡,龍茗將這篇論文仔仔細細看了一遍。
就連裡面只是簡短提到過一句的國外期刊,他也專門去翻閱了外文的資料,一一核對。
然後,他得出了一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