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家的目光都擊中了過來,方北松先生也特意將這個小玻璃盤放到了更高處。
這下所有的考古學工作者,不管男女老少,都在認真看著,說是屏息凝神也不為過。
然後,所有人都看到了那一團本身乾乾巴巴的竹簡很快將那些特殊液體染黃了,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忽然就顫抖了幾下,然後逐漸舒展開來。
它就像是一個復甦的人在伸懶腰,漸漸地伸直、舒展、膨大。
跨越兩千年的小小竹簡,就在眾人的注視之下,和大家打了一個招呼。
這也宣示著,它,復甦了。
第87章
在方北松先生手裡小小的玻璃盤中, 竹簡慢慢地膨脹了起來,直到幾乎恢復成了它原本的樣子。
連見多識廣的楊華都不禁感嘆:「原本一個頭發絲大小的玩意能恢復成這麼大?」
「這是我們文保所特製的竹簡還原保護液,」方北松先生介紹道, 「這在全球範圍內來講,都是最先進的配方。」
「當然, 目前這個配方也是保密的, 要知道, 在我國科研事業不斷有新發展的同時, 我們搞實驗室考古的人也不能落下!」
楊華點點頭。
在這個考古基地待久了, 越發覺得考古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工作。
雖然海昏侯墓就在這小小的墎墩山上, 但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工作人員,還有技術,都在無聲地支援著這裡。
在他們這種一線考古隊友眼中,搞實驗室考古的確實都很神奇,像是魔術師一樣。
能親眼看到一個幾毫米的竹簡變成正常尺寸, 那震撼不亞於看到那座錢山。
幾個小時後,那根系細細小小的竹簡終於全部舒展開了, 就連上面附著的污漬也溶解在了特質的保護液當中。
而最關鍵的是, 上面的字顯現了出來。
屠鑾教授被從遠方的酒局坑中叫來, 風塵僕僕地看向字跡。
但其實大家也不用非要屠教授親自來看,只是掃了一眼就都明白了。
上面寫的是隸書,能看清的只有「臣賀」的字樣。
楊華當即覺得奇怪:「怎麼是用隸書寫的?」
眾所周知,根據出土的文物來看,漢代初期,尤其是漢高祖到漢少帝劉宏時期(公元前256-公元前180), 主要流行的字體是小篆。
而到了海昏侯(公元前74年)這時候,竟然已經用隸書書寫了, 這不能說是不奇怪。
因為小篆和隸書完全是兩個體系,小篆從名字也能看得出來,更偏向象形古文字,而隸書則算得上是用筆畫化的新文字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