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兵馬一動,駱喬立刻下令攻打潼關。
-
黃河南下突東折,渭水自西來,在折角處匯入黃河,秦嶺與中條山夾河而立,萬年的流水沖刷出各式各樣峭壁陡立的高塬。
函谷關所在的稠桑原是一種,潼關所在的麟趾塬亦是。
麟趾高二百七十丈,北側緊依黃河,東側是望遠溝,西側有禁溝,兩側深溝水深且壁峭,險峻異常,塬南則是秦嶺,將黃河至秦嶺之間的通道完全阻斷,形成天塹。
想要從此過,只能登上塬頂,潼關就在這塬頂之上。
登上麟趾塬塬頂只有一條路,緊靠黃河南側河岸有一條突兀崛起的高崖,旁邊就是麟趾塬塬壁,在塬壁和高崖之間有一條路,長有十五里,寬僅一丈。
邃岸天高,澗道之峽,車不方軌,號曰天險。①
這就是潼關天險的第一險——黃巷坂。
有敵來犯時,必須先在這一丈寬的巷道內搏殺。
攻克黃巷坂,登上塬頂,迎頭撞上的就是潼關的主場——潼關城。
想要攻下潼關之難,可想而知。
「論形勝,潼關不如函谷關。」營帳里,駱意指著潼關和函谷關的兩幅輿圖,對眾將士道:「函谷關一閉,崤含道被阻斷,有千軍萬馬都難越函谷一步。潼關卻不能完全阻隔交通。」
他點了點潼關的西側,讓眾人看。
甘彭湊近了輿圖,說道:「潼關這兩條深溝阻斷了東西通道,但它們卻是南北交通的天然通道。我們如果不走黃巷坂而是從秦嶺進禁溝,再沿禁溝北上,正好繞過了潼關。」
「是的。」駱意點頭,下一刻又話鋒一轉:「守關而不守禁溝者,守猶弗守也。」②
他們能看到的,累居長安者會看不到?
禁溝從來都是重兵防守的。
禁溝之中,每隔數里就建了一座關城,屯兵戍守,總有十二道之多,縱貫禁溝南北,被稱作「十二連城」。
攻打「十二連城」與攻打黃巷坂的難度不相伯仲。
望著這潼關天塹,眾人不禁發愁。
弘農楊氏能攻下函谷關,除了函谷內守備鬆懈和一點兒運氣成分,也是實實在在用人命填出來的。
他們這時攻打潼關,顯然不完全具備這種天時地利人和。
「這次,兵分兩路。」駱喬站在了潼關的輿圖邊,「甘彭、楊津帶五千精兵攻打黃巷坂,我帶五千會一會那『十二連城』。時間定在後日卯時二刻,這次是為試探潼關深淺,不可蠻幹硬拼,不行就退下來。注意看信號。」
「是!」甘彭、楊津領命。
駱喬道:「先點兵,好生休息一日,養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