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人聽到皇帝慘叫,連忙進來,扶皇后的扶皇后,扶皇帝的扶皇帝。
皇后扶到床上時以面如金紙,進氣多出氣少了。
皇帝面色慘白,哀嚎不斷。
御醫們匆匆趕來,皇后只剩一口氣吊著,而皇帝本就難以恢復的腿更是雪上加霜,餘生都好不了的。
皇帝傷上加傷,叫人聽著都覺得不忍。
皇帝的苦不能白受,大宋的臉面不能被蕞爾小國隨意踐踏,三月望日,長安發討周賊檄文,劍指成都。
滿朝文武歡欣鼓舞,這仗總算要打了。
蜀地天險,易守難攻,能入蜀的道路每一條都難走。
北邊從漢中南下,有金牛道和米倉道,但米倉道比起金牛道來,要拐一個大彎,比起直抵蜀地的心臟成都的金牛道來說,米倉道的軍事價值不高。
而金牛道上,則由一座天下雄關——劍門關。
劍山連綿數百里,北坡絕壁陡立,有一處如刀劈斧砍而成的缺口,如兩門對立,這便是劍門關。
前有諸侯攻蜀,十萬大軍頓兵劍門關下數月,不能寸進,最後糧盡只得狼狽退兵。
想要硬攻劍門關,其難度不比攻打潼關小。
東邊入蜀的路,只有長江,從夷陵溯江而上,過三峽,入巴蜀。
這條水路上,有兩個重要關口,其一是瞿塘關。
劍門天下雄,瞿塘天下險。
瞿塘關之險,最險在於江心中的灩澦堆。
當地有歌謠曰:「灩澦大如馬,瞿塘不可下。灩澦大如猴,瞿塘不可游。灩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灩澦大如龜,瞿塘不可回。」①
其險,可想而知。
瞿塘關過後,再溯江而上,就到了巴郡。
巴郡水道分內水、外水兩支,內水抵成都之北,外水從長江入岷江直抵成都。巴郡上可進兵成都,下可威脅荊襄,此戰略要地都會屯有重兵。
而南邊入蜀的路,就是五尺道。
秦人從蜀南下經僰道、朱提到滇池修築此道,因只有五尺寬,故曰五尺道。
五尺道在益州犍為郡連接僰道,經僰道可直抵成都,其有石門關據守其上。
「想要攻打益州,還有一條道。」
駱喬指著輿圖上摩天嶺到江油關一帶。
「此處,陰平道,可繞開劍門關,直抵江油關,攻打涪城。涪城一破,北可攻梓潼,接應劍門關外大軍,南可直下成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