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张勋回到南河沿住宅,已近黄昏,但贺客盈门,一直在等他。门上却照旧传呼:“大帅回府。”这个称呼也不错,总督是名副其实的“大帅”。
撇却那一班贺客不顾,张勋直奔上房,还来不及坐下,便喊:“找李统领、刘秘书、许秘书!”
李庆璋、刘文揆、许造时三人,不但早已松绑,事实上且已各归私室。不过不便离开张家,免得要“应卯”时,找不到人,连累卫士。此时一呼皆至,静候发落。
“你们自己说,要做什么官?”张勋两手叉腰,虽然穿了袍褂,依旧是穿军服的姿态。
三个人面面相觑,颇有受宠若惊之色。李庆璋比较机警,当即答说:“大帅栽培!派我到哪里,就到哪里好了。”
张勋想了一下说:“现在巡抚都派了,藩司还没有派,你给曹仲珊去帮忙好了。”
曹仲珊就是曹锟,以直隶督军改为“直隶巡抚”,说“给曹仲珊去帮忙”,就上文合着,是派为直隶藩司。李庆璋也不知道能不能到任,姑且先谢了委再说,当下屈膝打个千说:“多谢大帅!”
对于刘文揆,有警告勿割电线那一段“忠爱”的表现,张勋已胸有成竹。倪嗣冲是最初共事之人,理当大用,预备内召他来当“议政大臣”,所空出来的缺,不妨就由刘文揆去补。
“就在这两天,我要调倪丹忱进京,你去接他的巡抚。”
刘文揆做梦也没有想到过,居然会成为“封疆大吏”。不过,他倒真的是爱护张勋,心想,连报贩都知道这个局面不过维持几天,打此刻起,就要替张勋筹划退步。现在多一样更张,将来就多一样麻烦。安徽是倪嗣冲的基本地盘,内召的命令一下,再由他去接“安徽巡抚”,极可能引起倪嗣冲的误会,以为在夺他的地盘。而况事实上也绝不可能容他走马上任的,这种无益有害的“空头人情”,他不宜领,张勋亦不宜送。
于是他慢吞吞地答说:“自顾才短,当巡抚还不够资格。听说两淮盐运使,一年可以进账十万,大帅要提拔我,不如给我这个名义。”
“好!”张勋一口应承,“等倪丹忱进了京,我来跟他商量。两淮如果不行,到长芦也是一样。”
“长芦盐运使要跟北方有渊源的,才干得下来。”刘文揆又说,“反正大帅这一阵子也不能少人,我的事慢慢再说好了。”
正谈到这里,门上递进来一个名帖说道:“李总理带着大少爷来了。”
“现在哪里还有总理?”说着看那名帖上写的是“世愚弟李经羲率子国钧拜”,便又问道:“李九大人有没有说为什么来看我?”
“说是来请求大帅保护。”
“我怎么能保护他!”张勋挥挥手说,“挡驾。”
李经羲碰了钉子,还想看看风色,倒是他的长子李国钧,比较有识见,说张勋绝不能成大事,而且很可能会引起战祸。危邦不居,速走为妙。
于是第二天一早,李经羲父子仓皇出京。其时正是“新贵”趋宫门谢恩之时,最早的是张镇芳,递了“恭谢天恩”的折子,随即到财政部去上任。
李经羲逃走了,张镇芳的“十天之内一定要抓财政的印把子”这句豪语提前兑了现,自然得意非凡。到得财政部大门,首先是将随车带来的一方新招牌——“度支部”,挂了起来。总务司长在前一天就接到了通知,照红单子所开列的条款办事,在交叉的黄龙旗下,悬起一挂五千响的鞭炮,当挂招牌时,开始燃点,一时“噼噼啪啪”,硝烟弥漫,过往行人车辆,尽皆停住,先看一看热闹。张镇芳扬着脸站在那里,手拈一挂三千元新买的奇南香朝珠,自觉有南面王不易之乐。
鞭炮放毕,僚属“做此官、行此礼”,从大门口站班站到大堂上,但服饰各异:总务司长照前清各部郎中的品级,着的是五品服色的公服;此外,有人戴一顶纬帽,有人长袍马褂,有人西装革履,形形色色,不成体统。张镇芳心想,第一张条子应该先来“正其衣冠”。
这样想着,人已到了大堂。照规矩“拜印”,但度支部的新印尚未颁发,只好拜“中华民国财政总长”的印。在香案前面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到“部长室”改成的“签押房”落座。
于是,总务司长兼代秘书主任,拿了四件公事来请画稿。一道上行,是“奏报到任”的折子;一件平行,分咨各部院衙门,业已接印视事;一件下行,“札”饬所属各机关照常安心供职;再有一件是布告。张镇芳一一判了行,等总务司长要退出去时,将他留了下来。
“本部同人,服装不一,实在难看得很,先给大家一笔治装费。”
说完,便下条子:“本部司官着各发银一百两,司官以下着各发银八十两,克日治装,以肃官仪。右仰总务司照办。”下面是龙飞凤舞的一个花押,可以猜得出,署的是“镇芳”二字。
“请示、请示——”总务司长不知道怎么称呼,想叫“大人”,又怕他误听作“大臣”,直呼官称,似乎不大礼貌,所以嗫嚅了一会儿,方始想到,“内阁议政大臣”至少等于“协办大学士”,不妨称之为“中堂”——“请示中堂,司官的上下,怎么分?”
张镇芳想了一下答说:“帮办以上是司官以上,科长以下是司官以下。”
“是!”总务司长回到办公室,先将“手谕”送交本部会计科;四道公文发交文书科缮写。
“司长,”文书科长走来问道,“奏折照规矩不用印,没问题。咨跟札怎么办?尤其是布告,用旧印似乎不成话吧?”
“这确是个问题。”总务司长反问,“你看呢?”
“只好‘借印’。借旧印一用。”
“不好!‘借印’不如‘制印’。”
“可是怎么制呀?而且立等要用。”
“你找吴录事去。”总务司长说,“他一定有办法。”
吴录事落拓不羁,但多才多艺,只是脾气太坏,惹恼了他,连“堂官”都照骂不误。文书科长知道他吃软不吃硬,找到他办公桌前,先掏烟相敬,而且亲自替他点火。
吴录事倒不好意思了,起身说道:“科长这么客气,一定有事要我办。请说吧!”
“是司长指点的,说老兄一定有办法——”接着,道明了来意。
“好办!找块没有用过的洋胰子给我。”
等把肥皂找了来,吴录事将浮面刨去一层,切成正方,然后找把扦脚刀,不消半点钟,便刻成了一方“度支部印”。
钤印出来一看,宛然如真,无论规制、篆法,找不出丝毫破绽。“妙极!”文书科长说,“可惜不耐磨,用不了几天就完了。”
“你还打算用多少时候?”吴录事冷冷地答一句,“也就不过几天的工夫。”
第二个到部视事的是雷震春。他倒没有拜印,不过传谕部员“堂参”。陆军部中军官居多,穿的还是军常服,与翎顶补褂的“堂官”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入。
“堂参”领头的,也是个司长,管“步兵操典”的军学司长。他事先就提醒大家说:“军服在身,要照规定行事,三鞠躬再敬礼。不能打千,更不能磕头。”
因此,“堂参”只是三鞠躬。雷震春有怏怏不足之意,欲待“纠正”,却以半夜起身,宫门“请安递折”,又去贺了张勋,这么来回一折腾,烟瘾大发。命听差在“签押房”间壁的小客厅中,摆开烟盘,躺下来先抽大烟要紧。
正当瘾快过足时,有了个贺客,是陆军第三师师长范国璋,与雷震春是老朋友,但近年踪迹渐疏,这天是特意来“套近乎”的。
领到小客厅中,雷震春只在靠枕上微微颔首为礼。向炕床前一张方凳指一指,示意请坐。
范国璋看他衔着烟枪,就不作声,等他抽完这一筒再说话。哪知雷震春抽完了最后一口,将烟枪一扔,蹶然而起,大声说道:“你倒还认识我?”
范国璋始而发愣,继而发火,霍地起立,掉头就走,走出小客厅,重重地一口唾沫吐在地上,冷笑着说了句:“小人得志!看有几天猖狂!”
说完出门,坐上马车,关照到前门车站,决定到天津去看段祺瑞。
到得前门车站,只见站前停着一辆挂着陆军部牌子的汽车——整个北京城的汽车,不到二百辆,半数属于东交民巷及王府井大街的使馆及外侨所有;其余半数中,十分之八,属于达官贵人,十分之二属于富商巨贾。当此“改朝换代”之际,实有兵荒马乱之感,所以相戒闭门观变,汽车都停在车房中。偌大前门车站前面的广场,只停了三辆汽车。陆军部的车子,悬了一面白底红字的牌子,格外醒目。
“这是谁坐来的?干吗?”范国璋一面想一面踏进车站,先到餐厅休息,同时命随带的马弁去定“包房”。
餐厅中的客人,跟站前的汽车一样,少得可怜,大概不上十个人。因为如此,穿军服的那位,亦就格外醒目。范国璋走过去一看,认得是陆军部办庶务的小周。
小周当然也见到了范国璋,站起来行了礼,招呼着说:“范师长,请坐!”
“你来干什么?”
小周左右看了一下,低声说道:“陈师长派我来接天津来的一位客人。”
“谁?”
“现在还不知道。”
“这可是新闻!”范国璋问道,“要到什么时候才知道?”
“陈师长交代,天津来的电话,说只要等这班车到了,我在头等包房前面守着,自然就知道要接的是什么人了。”
“噢,”范国璋大感兴趣,“那么,陈师长又接的是谁的电话呢?”
“徐次长。”
这是指徐树铮。不言可知这位天津来的客人,与段系有密切关系。而行踪如此诡秘,亦可想而知,这位客人之来,与复辟一事有关,而且必是反对复辟,否则不必连姓名都要保密。
范国璋的原意就是要投奔段祺瑞,既然段祺瑞派了“特使”来京有所谋干,不妨看看,有什么可以协助之处,亦是一场功劳。
这样想着,便变了主意,决定暂时不走。小周却已开口相问:“范师长是接人,还是动身到哪里?”
“跟你一样,也是接一位天津来的客人。”说到这里,一眼瞥见去定包房的马弁走了进来,怕他一说经过,会拆穿西洋镜,所以急忙迎了上去,轻轻说道:“我不走了!你在外面等我。”
刚刚交代完,天津打点,表示来自天津的车,已从上一站开出。小周亦已走了过来,穿军服不用买月台票,昂然直入。等到车进站停止,头等包房所附的餐车中,出来一个花白胡子、剃平头的中年人,长袍马褂的料子都极其讲究,手里拿一根“司的克”,一到月台上,站定了先前后张望,是在找人的样子。
范国璋觉得此人好面熟,凝神想了一下,刚刚想起,只见小周已奔了上来,便知他所要接的正是此人。
于是范国璋抢先喊一声:“曹总长!”接着行了个军礼。
“不敢当,不敢当!”
小周一看这情形,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范国璋却心里雪亮,转脸问道:“你大概也是来接曹总长的?认识吧,这位就是曹总长。”
“噢,”曹总长问,“哪位姓周?”
“我就是。”
“这位呢?”曹总长又问。
“是范师长。”
范国璋赶紧报了自己的姓名,又说:“我本来要到天津去见段总理的。听周庶务说,段总理请一位重要人物到北京来办事,也许有我可以效劳的地方,所以在这里恭候大驾。”
曹总长心想,要办的事不能让外人知道,周庶务是徐树铮跟陈光远联络以后告诉他的,下车找此人就是,自然可靠。这范国璋毛遂自荐,不能不存戒心。
他的机变很快,当即答说:“多谢,多谢。范师长既然要去见段总理,我请范师长带个口信,说我今天晚上见了‘王尚书’,马上就会给他电话。”
“是!我一定把口信带到。”
曹总长就是曹汝霖。他接受李盛铎的忠告,仓皇走避天津,一看大小衙门及督军公署都挂出黄龙旗,心里就想:说徐州会议中,督军团都赞成复辟,必是事实。否则,各衙门不会预先备好早成古董的黄龙旗。
到得段祺瑞寄寓的盐商兼《大公报》老板王郅隆的住宅,发现段祺瑞屋子里,除了他的亲信曾云霈、徐树铮以外,还有个梁启超,因而踌躇,不知道该不该进去。
这时段祺瑞已经发现,亲自到门口来招呼,“润田,你已来了!好极。”他说,“请进来一起谈。”
进门招呼过后,徐树铮笑道:“你看这份‘宫门钞’,张绍轩要来领导北洋了。”接着,递给他一份电报,上面是“宣统九年五月十三日上谕”。
“我决定讨伐复辟。”段祺瑞问道,“润田,你赞成不赞成?”
“自然赞成。不过,不知道有没有军队可用?”
“近处只有驻马厂的第八师,师长李长泰,他也是我的学生,虽然平常不大接近,不过此人很忠厚,各方面都不甚往来,我已经派人去疏通,大概不成问题。”
“一师人够吗?”
“一师人自然不够。不过,廊坊有第十六混成旅,原是冯焕章带的,这一旅人很能打。冯焕章虽然不是师长,可是仍旧指挥得动。此人名利心很重,有法子可以疏通。问题是钱!润田,这方面,非仰仗大力不可了。”
曹汝霖料到必有这句话,便先问道:“要多少呢?”
段祺瑞吞吞吐吐地说:“督军团还没有离京,不知道他们的态度如何,所以要宽筹一点,大概有一百五十万,足可应付。不知道你有什么办法?”
曹汝霖深为诧异。他一向跟那班武夫少接近,竟不知道督军团尚未离京!但也可能是这两天悄悄进京,来作壁上观的。
不论如何,照段祺瑞的话看来,督军团中很有人想俟机而动,支持复辟,所以先得发动“银弹”攻势,买得他们一个真正的“看客”的身份。如果做得到这一点,讨伐复辟的军事行动,便无后顾之忧。同时,在时间上也就不会拖长,对于百姓是有好处的。
于是,曹汝霖说:“既然如此,这件事要越快越好。可惜督军衙门也挂龙旗了。不然先向省库暂时挪一挪,随时我来想办法归还——”
“督署挂龙旗不要紧!”段祺瑞抢着说道,“曹仲珊已派人来过,表示他已经反正了。”
听得这一说,曹汝霖大为兴奋,“那好极了!”他说,“先请汪厅长来谈一谈。”
他指的是财政厅厅长汪士元。此人籍隶安徽盱眙,前清废科举以前最后一榜,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的进士,最初也是袁世凯手下的一员“大将”,以后不知是由于恬退,还是知机,不大跟袁世凯接近。不过对北洋军人是很熟悉的,段祺瑞一个电话立刻就把他找了来。
“向叔,”段祺瑞叫着他的别号说,“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讨伐复辟,急于要一笔军费,请你在省库中暂挪一挪,润田负责归还。”
“省库一贫如洗,哪里有钱可挪?不过,好得有开滦股票一百万,市价比票面来得高,可以抵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