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一時間也有些許茫然,但看惜春這般自信,同方才為難的樣子完全不同,也就點頭答應了。
於是第二天早朝之上,有巡城御史參奏榮國府數月前仗勢欺人,依仗自家財力,欺辱臨考學子。
其實這時候距離榮國府去寒學鬧事已經過去很久了,大家都以為這事兒翻篇呢,沒想到這時候又被人翻了出來。
那些進入寒學的學子,有不少都已經是秀才身份了,本來就是見官可以不拜,涉案不能動刑的人,按說榮國府跟他們起了衝突還動了手,本來就應該是要給個說法的。
只是一來那時候榮國府在京城裡頭權勢正盛,沒人敢去觸他們的霉頭;二來這幫苦主自己也沒有聲張,讓整件事不了了之;三來就是榮國府給五城兵馬司送了禮,讓他們不要太聲張,底下的升斗小民就無所謂了,聽說歸聽說,他們也沒有途徑跟京裡頭的達官顯貴們告狀。
不過現在情況就不同了,有惜春在背後坐鎮,又有銀子撐腰,再加上拿著滿理,到底是有御史願意來給出頭了。
而且不是別人,就是從前那位參奏寧國府的御史章辰。
章辰能為榮國府的囑託去參奏寧國府,固然是因為跟賈家有交情,但也是因為榮國府給了他不少的銀子,他本以為不過是自家兄弟鬩牆,找他來出頭而已,沒想到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皇上沒有處置寧國府跟榮國府,倒是把他們這幾個上奏的拎出來教訓了一頓。
旁人得了榮國府的補償,雖然罰俸丟人,卻也無可無不可,但章辰卻是隱隱懷恨在心,一直想要報復。
因為,當初榮國府求他的時候,是再三跟他保證過,這件事是寧國府理虧,讓他只管放心去參奏,事成之後,榮國府自然會好好兒謝他。
可是事實卻並非如此,若不是皇上那日心情還好,單憑他們構陷忠良之後這一件事,就足以要了他的腦袋了。
也正因如此,章辰對於榮國府險些置他於死地的事兒,一直是念念不忘,想要找個機會好好兒跟榮國府理論一下的。
就在章辰找機會想要報復的時候,機會居然自己送上門來了,惜春帶著榮國府當初在街上與寒學學子起衝突的事兒,找上了門。
聽了整件事的經過,章辰的眼裡恨不得冒出光來。
此事過去之後,榮國府的面子自然是保不住了,而他還可以趁機洗刷掉收錢辦事的名聲。
不是有人覺得他參奏寧國府是收了銀子的嗎?現在他連榮國府都參,看誰還會覺得他是收錢辦事?他章大人明明是為民請命才對,寧國府不守規矩要參,榮國府仗勢欺人自然也得參奏了!
第二天早朝,章辰的摺子一遞上去,別人還無可無不可,京兆尹先懵了。
這案子昨日才報到京兆府去,他見事涉榮國府,正忙著和稀泥呢,怎麼章辰在這裡橫插一槓子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