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字(1 / 2)

第二节 文字

文字变迁,秦、汉为剧,过此则渐趋安定矣。(说见《秦汉史》第十九章第二节。)安定之世,贵统一而贱纷岐,故晋、南北朝,稍从事于釐正字体。

当时讹缪之字,亦有仍行于今者,如《颜氏家训·书证篇》所云“乱旁为舌”是也。然其时之错乱,恐远甚于今日。《杂艺篇》云:“晋、宋已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至梁天监之间,斯风未变。大同之末,讹替滋生。萧子云改易字体,邵陵王颇行伪字,前上为草,能旁作才之类是也。朝野翕然,以为楷式。画虎不成,多所伤败。至为一字,惟见数点。或妄斟酌,遂便转移。尒后坟籍,略不可看。北朝丧乱之余,书迹鄙陋,加以专辄造字,猥拙甚于江南。乃以百念为忧,言反为变,不用为罢,追来为归,更生为苏,先人为老。如此非一,遍满经传。”如所言,书几不可读矣。《梁书·曹景宗传》云:为人自恃尚胜。每作书,字有不解,不以问人,皆以意造。观颜氏之说,乃知当时自有此风,正不独武人寡学者然也。

纷岐至此,自不能不加釐正,乃有名为釐正,而实扬其波者。《魏书·世祖纪》:始光二年,初造新字千余。诏曰:“昔在帝轩,创制造物,乃命仓颉,因鸟兽之迹,以立文字。自兹以降,随时改作。故篆、隶、草、楷,并行于世。然经历久远,传习多失其真。故令文体错缪,会义不惬。非所以示轨则于来世也。孔子曰:名不正则事不成,此之谓矣。今制定文字,世所用者,颁下远近,永为楷式。”观其言,意亦在于釐正字体。然千余文中,当时俗字,为所沿用者必多。更益之以新造,新者既兴,旧者仍不能废,是治丝而棼之也。况文字本不由官府制定颁布,故其所造,卒不能行。

欲救文字之乱,必当釐正字书,当时官家,亦有为之者。《梁书·萧子显传》:子恺。先是大学博士顾野王奉令撰《玉篇》。大宗嫌其详略未当。以恺博学,于文字尤善,使更与学士删改。《魏书·大祖纪》:天兴四年,集博士儒生,比众经文字,义类相从,凡四万余字,号曰《众文经》。《周书·艺卫传》:大祖命赵文深与黎季明、沈遐等依《说文》及《字林》,刊正六体。成一万余言,行于世。皆其事也。《刘仁之传》,言其性好文字,吏书失体,便加鞭挞。《北史·乐逊传》:逊舆榇诣朝堂,陈周宣帝八失。其七曰:诏上书字误者,即科其罪。盖亦苦其纷乱,故以严法绳之也。

当时人士,于小学多疏,观其识古文字之少,便可知之。《齐书·五行志》:建元二年,夏,庐陵石阳县长溪水冲激山麓崩,长六七丈,下得柱千余,(疑当作十余。)皆十围,长者一丈,短者八九尺。头题有古文字,不可识。江淹以问王俭。俭云:“江东不闲隶书,此秦、汉时柱也。”秦、汉时字,尚谓难识,况其上焉者乎?然此等事正多。《梁书·刘显传》:任昉尝得一篇缺简书,文字零落,历示诸人,莫能识者。显云:“是《古文尚书》所删逸篇。”昉检《周书》,果如其说。《南史·范云传》:齐建元初,竟陵王子良为会稽大守,云为府主簿。王未之知。后刻日登秦望山,乃命云。云以山上有秦始皇刻石,此文三句一读,人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均;又皆大篆,人多不识;乃夜取《史记》读之,令上口。明日登山。子良令宾僚读之,皆茫然不识。末问云。云曰:“下官尝读《史记》,见此刻石文。”进乃读之如流。子良大悦,因以为上宾。又《江淹传》:永明三年,兼尚书左丞。时襄阳人开古冢,得玉镜及竹简古书,字不可识。王僧虔善识字体,亦不能谙,直云似科斗书。淹以科斗字推之,则周宣王之简也。《僧虔传》则云:文惠大子镇雍州,有盗发古冢者,(此事《齐书》见《文惠大子传》,云时襄阳有盗发古冢者,时雍州治襄阳也。)相传云是楚王冢。大获宝物。玉履、(《齐书》作屐。)玉屏风、竹简书青丝纶。(《齐书》作编。)简广数分,长二尺,皮节如新。有得十余简,以示僧虔。(《齐书》云:盗以把火自照。后人有得十余简,以示抚军王僧虔。)僧虔云:“是科斗书《考工记》,《周官》所阙文也。”(《齐书》下又云:是时州遣按验,颇得遗物,故有同异之论。)二说互异,即可知当时莫能真识者。《北史·高允传》:文成末,有人于灵丘得玉印一以献,诏以示高祐。祐曰:“印上有籀书二字,文曰宋寿。”此等亦不过秦、汉间字耳。《陈书·文学传》:庾持善字书。每属辞,好为奇字,文士以此讥之。未必非所谓文士者,见槖驼言马瘇背也。

通知古字者,有两种人:一为文学之士留,心古训者,一则书法之家也。颜之推非重书艺之人,(《家训·杂艺篇》言:“真、草书迹,微须留意。吾幼承门业,加性爱重,所见法书,亦多玩习,功夫颇至,遂不能佳,良由无分故也。此艺不须过精,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为累。”)然于字体、训诂、音读,皆颇审谛。盖由载籍极博,且能留意于是。《魏书·江式传》:延昌三年上表,求撰集古来文字。其书以许慎《说文》为主,兼采孔氏《尚书》、《五经》音注、《籀篇》、《尔雅》、《三仓》、《凡将》、《方言》、《通俗文祖》、《文宗》、《埤苍》、《广雅》、《古今字诂》、《三字石经》、《字林》、《韵集》,诸赋文字有六书之谊者。皆以次类编联,文无复重,纠为一部。其古、籀、奇惑、俗隶,咸使班于篆下,各有区别。诂训假借,随文而解。音读楚夏,逐字而注。其体例盖颇完备。其所由来,则其六世祖瑗,与从父兄应元,俱受学于卫觊。其后避地河西,数世传习。其祖威,尝上书三十余法。式篆体尤工,洛京宫殿诸门版题,皆其所书。实世传书艺者耳。《北史·儒林传》:樊深,读《仓》、《雅》篆籀之书。《文苑传》:诸葛颍习《仓》、《雅》颇得其要。此文学之士留心小学者。又《刘芳传》:芳从子懋,善草隶书,识奇字,则兼文学书艺两途矣。此等人之著述,略见《隋书·经籍志》。然亦有撰而未成者,如江式之《古今文字》即是。式又表作《字释》,亦未就也。又有成而《隋志》未著录者,如《梁书·孝行传》载刘霁著《释俗语》八卷。《北齐书·儒林传》谓赵铉览《说文》及《仓》、《雅》,删正六艺经注中谬字,名曰《字辨》是也。字书亦有误缪者。颜之推云:“江南闾里间有《书赋》,乃陶隐居弟子杜道士所为。其人未甚识字,轻为轨则,托名贵师。世俗传信,后生颇为所误。”(亦见《家训·杂艺篇》。)江式亦云:“篆形缪错,隶体失真。俗学鄙习,复加虚巧。谈辩之士,又以意说。炫惑于时,难以釐改。”此其弊,皆在未究本原。故颜之推病“世之学徒,多不晓字。读《五经》者,是徐邈而非许慎,习赋诵者,信褚诠而忽吕忱,明《史记》者,专皮、邹而废篆籀,学《汉书》者,悦应、苏而略《苍》、《雅》”也。(《家训·勉学篇》。)字书以《说文》为最早。所说虽不尽信,要易推见本原。故颜氏笃信是书,谓:“不信其说,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书证篇》。)江式作古今文字,亦以是书为主也。

寻常传习,仍系前世编成韵语之书。其中以《急就篇》为最通行。故见于史传者,人多童而习之。如《魏书·儒林传》:刘兰,年三十余,始入小学,书《急就篇》。李铉,九岁入学,书《急就篇》。《北史·李灵传》:李绘,六岁便求入学,家人以偶年俗忌不许,遂窃其姊笔牍用之,未逾晦朔,遂通《急就章》是也。然其书不必皆史游所撰。故《隋书·经籍志》,史游《急就章》一卷外,又有崔浩撰《急就章》二卷,豆卢氏撰《急就章》三卷焉。当时识字、学书,所用者尚系一本。《北史·景穆十二王传》:任城王云之孙顺,年九岁,师事乐安陈丰。初与王羲之《小学篇》数千言,昼夜诵之,旬有五日,一皆通彻。《小学篇》必取羲之之书,盖正以用为楷则。崔浩多为人写《急就章》,(见第八章第六节。)盖亦以此。浩亦以是有重撰之本也。《北齐书·杨愔传》言其六岁学史书,盖亦识字与学书并行矣。

最新小说: 低级向导不能强制爱吗(NPH) 康熙家的外室不好当 真千金被赶出门,豪门大佬掐腰宠 清穿之萨摩耶小阿哥 我在求生游戏开农场 朕在现代C位破财当首富 [综漫] 六眼神子的酒厂日记 [西方名著同人] 谈恋爱不如许愿 [家教同人] 攻略进行时 拯救系统:逃荒宿主你冷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