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的男女老少坐在小廣場前打著扇子乘涼。
「小正哥,你家這個親戚以前沒見過,怎麼一點都不跟你客氣?」
「是啊,來的時候兩手空空,走的時候帶那麼多東西,也好意思?」
「你不能因為有了點錢,就大手大腳的。」
「以前人家不上門,你也別多搭理。」
「現在劃拉點菜,改明兒就要劃拉你家錢了。」
「人吶,就容易得寸進尺。」
說起得寸進尺,有人就用扇子指著在廣場上跑來跑去一點都不知道熱的小孩兒們,對著身邊的嗤笑:「這幾個家的爸媽,才叫得寸進尺。先前說是要讓孩子學這學那,讓村里出錢,還讓小正哥出錢,也不知道是把自己當了皇帝,還是覺得自己死了。」
在米家莊,明面上的規矩,那自然是村長和集體幹部來領導。
但真正的規矩,尤其是兜底,是老宅來負責的。
誰家真要是困難到過不下去了,老宅肯定會伸手幫忙。
換句話說,想讓老宅養孩子,那就是父母死絕了。
一個老太太跟著嘿笑了一聲,拉著米正坐在自己身邊的長凳上:「咱們小正哥心裡有數著呢,可不像那幾個拎不清。」
米正聽得還莫名其妙,問:「怎麼了?」
他這兩天一直在忙著雕刻託夢木符,剩下的就是跟張爸爸在一起,倒是錯過了村里接孩子們的事情。
跟過年的時候差不多,村里出車,統一到河州的火車站接需要回家過暑假的小孩兒。
村里本來就有一輛中巴車,約定好時間,這就很安全,也照顧了時間比較緊張的家長。
本來只是簡單的接送而已,說好的算是村裡的福利。後面有人鬧騰,還想有人占便宜,多占座,最後鬧到按人頭平攤才算太平。
這些事情米正在村群里看了一眼,但是剩下的就不知道了。
這些小孩兒才回來村里一兩天,出什麼么蛾子了?
一個嬸子快人快語:「那個白裙子的小姑娘,家長一分錢沒給,就讓家裡老人家養兩個月。那個穿黑短褲的,沒給錢,連衣服也沒多帶一件,說是讓爺奶給買新的。還有那邊那個……」
米正看了看,沒認出來:「那是誰家的?」
嬸子也想了想,跟邊上的老太太對了個眼神,才慢慢說道:「說是五叔家三兒媳的侄子。」
米正一聽就皺眉頭,跟嬸子婆婆們招呼了一聲,就去村委辦公室。
村長看到他過來,立刻招呼他進去坐。
辦公室里沒開空調,前後門窗開得筆直,吊扇呼啦啦地吹著,倒是不熱。
他指了指小廣場上的一群孩子:「小正哥,你說這怎麼辦?咱們村裡的幾個還好說,衣服沒有,也不一定要買新的,家裡大點孩子穿下來的舊衣服也能穿。剩下的生活用品,倒是花不了幾個錢。」
「你給我個名單吧。不管花一分錢還是花一萬,這錢都得他們父母出。我去找他們要來。」那幾家的家庭條件在村里本身就不太好,有兩個還是需要助老的服務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