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不少廠的廠子弟畢業後只能當臨時工,在大集體企業幹活,有的甚至連這個機會都沒有,只能待業。
燎原總廠這樣,其實是逆風向的,她去教育局申請的時候,人家還都很詫異呢:「你們廠子已經有了這麼大的規模,還缺人嗎?」
燎原廠如今是不缺人的,許如意也說的明白:「我們主要還是對內培訓,職工們上滿了課程,總要給□□的。社會招生數量比較少,擇優錄取。」
這說法讓教育局的工作人員很新奇:「你們的職工還要學歷?要學歷幹什麼?」
這年頭,工人們的學歷沒人在意,而且極為參差不齊,有高中畢業的,也有小學上了兩三年大字不認識幾個的,甚至還有全文盲。大家都覺得,反正是操作機器幹活嗎?只要會幹不出錯,你管他什麼學歷呢。
可事實是,好技術的工人必須是會自主學習的,掃除文盲,養成他們的學習習慣,給他們進修的機會,甚至於跟職級工資晉升渠道掛鉤,很多人恐怕前途不止於此。
在許如意的年代,好多人都以為數控工具機的操作,必須是大學裡畢業的高材生們才能做,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很多工廠,一些老師傅們培訓半年左右,就可以熟練掌握。
還有個例子,她上輩子從小在機械廠長大,父母的同事朋友都是她的叔叔阿姨,他們這群孩子長大後,總會有說:「那誰誰家祖墳冒青煙了,父母倆大字都不認識,孩子居然考上了重點大學!」
那可不是人家父母不行,是他們那個年代,吃飽肚子活下來就不錯了,上了班又上有老下有小,哪裡有機會去學習。
許如意將自己的想法解釋了一下,不過顯然有點太前衛了,人家也不是很理解,一是工人培訓的學歷,只能是夜校學歷,有用嗎?二是有學歷,工人還能當工人嗎?
不過,既然幹了教育這樣,自然是願意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再說,燎原總廠這個學校,本來就有招生資格——原先他們用不了,是因為是租賃的光明廠,前一段時間,光明廠審計結束,燎原總廠就將光明廠購買了過來,光明職業中學自然也就完全屬於燎原總廠了,燎原總廠自然可以招生。
他們也沒有必要攔著。
不過因為接手的比較晚了,對社會招生要到明年才能開始,今年許如意他們只對內開始了正規的培訓——這個和別人家的還不太一樣,職高雖然都是理論加技術,但是其他的職高師資力量一般,燎原總廠這邊,文化課可是請的南工大和南大的老師,實踐課則是廠子裡最好的老師傅。更何況,還有一些很實用別的地方都沒有的專業,譬如說國際專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