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工具機展覽會是10月10日開展,許如意一行人要提前布展,所以提前兩天就啟程了。
南河並沒有直達的飛機,所以一行人先是包了個大巴去了京市飛機場,在那裡坐飛機。
因為是第一次參加的原因,這一路,還有兩位記者跟隨,一個是南河省省報的記者,叫做曉月,燎原總廠搬遷儀式她就來了,是位老熟人。一個是專利報的記者海欣,這是吳海棠直接安排的,用她的話說:「你們出國賣專利也是宣傳,多好的機會,肥水不流外人田。」
許如意:……
她發現了,現在她身邊的人,都越來越能幹了。
兩位只跟到京市機場,所以一路上都在採訪。問師傅們緊張不緊張,問教授們這次的目的在什麼,夏國工具機和國際工具機的差距有多大,還有問銷售工程師們對此次參展有沒有信心。到了京市機場,臨上飛機的時候,還讓他們列隊拍好幾張照片。
——因為是因公出差,所以大家統一定製的西服襯衫和皮鞋,每個人胸前都戴了一個燎原機械總廠的金色牌子,這麼站成一排,的確是引人注目,不少人都看了過來。
自然也有議論的:「這是夏國的隊伍?出國考察的吧?」
「他們總是考察。這裡仿佛天天都有出國考察的隊伍。」
一說這個,很多外國客人都覺得是這樣,畢竟,從1978年後,夏國為了了解世界,就開始了各行業的出國考察,多的時候,一年能有五六百批人出去,這些能夠乘坐飛機的人,幾乎都是各大公司的工作人員,很多人都負責接待過。
只不過,這個湊起來的隊伍看起來很奇怪,有戴著眼鏡的儒雅學者,有年紀輕輕的工作人員,還有手上都是黑色油污,怎麼洗都洗不乾淨的工人,這跟每次見過的隊伍並不一樣。
等著上了飛機,隊伍里的人大部分都是坐在一起的,郭海英和全秉信則坐在了另一邊,身旁是兩位歐美人士。
雖然歐美人都講究隱私,很少跟外人搭話,但是,他倆的組合顯然太奇怪了,對方坐下後笑著問郭海英:「你們是去參加東京工具機展覽的考察隊伍吧。」
郭海英的英語很好,直接就回答:「是的,不過我們不是考察隊伍,是參展隊伍。」
一聽這個,對方做出了一個很驚訝的表情,「what?」
顯然,他沒有想到,夏國居然也有工具機廠參加東京工具機展覽這樣的國際工具機展,畢竟夏國的工具機不但落後,而且質量很一般,這是他們的共識。這兩年,每次在工具機展的時候,他們都能看到夏國派出的專業人士,在整個展館裡不停地觀察觀看,他曾經問過其中一位:「這麼看有用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