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貴為皇子,溫家終究還是熙嬪的娘家,是他的外家, 他若是完全置之不理, 乃是不孝不義, 要旁人如何看待他?
可就這麼屈服了, 不單心裡憋屈, 旁人怕也要背後說他一句婦人之仁,在跟皇長子的對峙上,更要低上一頭。
真是怎樣做都是錯!
好在, 皇長子的最終目的並非這個。
笑話!都鬧到兩軍對壘的地步了, 若是三皇子真能因為一聲威脅便屈服了, 那才真讓人大開眼界。
他真正的目的是宸貴妃。
正如老嬤嬤所說, 皇長子此人性子桀驁了些,也不比太子仁善,卻是十足的孝子。
在三皇子支支吾吾了兩日不肯給出態度之後, 他就似心軟了一般,故意將條件降了降, 也不讓三皇子以身謝罪了, 只提出拿宸貴妃作交換。
這一舉動,底下人不是沒有反對過,所謂兵貴神速,他們與朝廷相比,力量本就弱小許多, 拼的就是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若是繼續等下去,周邊的援軍一一趕到, 他們就如蚍蜉撼大樹,又如何比拼得過?
豈能因為個人之私,便延緩整個過程,要知道,這次起事,干係的可不止是皇長子一人啊!
就連華太師,這位宸貴妃的生身之父,對於底下人的諫言也未曾反對。
等到最後一日的時候,華太師甚至還很堅持,直接請求皇長子速戰速決,切勿因為生母的安危便猶疑不決,壞了最終大事。
可終究,皇長子還是個固執的人。
而他這一猶疑,也果然給了皇帝機會。
什麼溫家人,什麼威脅,他其實根本不在乎。
甚至就連皇長子的兵馬,在他看來也只是小打小鬧。掌控這個國家十幾年的人,擅長玩弄心術的人,在逼迫皇長子認罪的時候,又怎會想不到有這一天。
至於這番威脅的真正目的,他更是早早便看了出來。
他留著宸貴妃的命,等的便是這個。而人一旦有了軟肋,那就是突破口,長子以為威脅到的是皇帝和老三,殊不知這恰恰暴露了他本身的弱點。
於是,拖到第三日的時候,皇帝的反撲便開始了。
待城外大軍集結完畢,他便連發幾道諭旨。
先是斥責宸貴妃忝居高位卻德行敗壞,竟縱容長子謀逆卻不加以阻止,直接褫奪了她身上的一切封號,並賜了白綾,賜她自盡以全她這些年的臉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