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炳早就得了詩會的消息,道:「高平難得有此盛事,在下正想讓家中子弟去看看呢。」
蔣晟陽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他不如趙炳消息靈通,並未聽到詩會的消息。
幾人又寒暄了幾句,雲煦澤才帶著蔣晟陽離開。
等回到馬車,蔣晟陽才問道:「王爺,您要舉辦詩會?」
雲煦澤點頭:「高平地處偏僻,比不得洛京熱鬧,別說詩會了,連中秋和上元這種佳節宴會都沒有,未免太冷清了些,便想著舉辦詩會熱鬧熱鬧。」
蔣晟陽皺眉:「有章翁坐鎮,屆時來的人恐怕並非全是高平人。」
雲煦澤擺手:「無妨,不管來的是誰,只要在高平的地盤上,就得聽本王的,相信不會有不開眼的人敢鬧事。」
蔣晟陽想說自己不是擔心有人鬧事,可又覺得可能是自己太敏感了,便道:「王爺有數便好。」
他是王府長史,有勸諫之責,但總不能雲煦澤還沒做就急忙勸諫。
而且章翁入仕多年,他都沒反對,說明王爺並無別的心思。
回王府的這一路,就在蔣晟陽胡思亂想中過去。
雲煦澤只當沒發現蔣晟陽的異樣,他是真的想挖其他郡的才俊,但也是真的沒有其它想法。
但蔣晟陽不一定會相信,雲煦澤便沒有和他細說。
回到王府,蔣晟陽回公房繼續處理公務,雲煦澤則找來關景彰。
因為親兵達到了一千人,關景彰接任親兵統領後,就被雲煦澤任命為親兵司馬。
關景彰走進議政殿,行禮道:「屬下拜見王爺。」
雲煦澤問道:「新兵訓練得如何?」
關景彰道:「有軍器司供給的兵甲,新兵已經有一戰之力。」
雲煦澤頷首:「按照大康律,本王麾下可有三千親兵,如今才一千人,你接下來先不要管新兵訓練,去郡衙討要往年百姓的服役情況,從中選出兩千人將親兵缺額補足。」
沒人會不想要自己手下的兵多,關景彰聽到雲煦澤想要擴兵,二話不說便答應下來:「諾。」
雲煦澤又想到祝雲凌,問道:「祝雲凌在新兵營表現得怎麼樣?」
關景彰早就知道祝雲凌是雲煦澤的表兄,道:「祝二郎雖然不如其他親兵勇猛,但他不怕吃苦,每日的訓練都堅持完成,已經融入新兵營。」
雲煦澤見祝雲凌真堅持下來,便道:「他以前沒當過兵,你平日裡多照看著他些。如果他有違背規矩的時候,儘管處罰,莫要因為本王公私不分。」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