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們聽言有些撓頭:「王爺,小人不會畫畫。」
雲煦澤差點忘了這事,道:「你們先製作走馬燈,畫畫的事本王找別人。」
清雲院
章豐釗看著雲煦澤:「你讓老夫給你畫畫,就為了製作花燈?」
他差點以為自己聽錯了。
章豐釗是大康有名的大儒,墨寶價值千金,他很少給人題字畫畫,也就是上次舉辦詩會,為了給雲煦澤鎮場子,他給雲煦澤寫了兩幅墨寶掛在鳳棲樓的牆上。
現在雲煦澤又來找他畫畫,竟然還只是畫在花燈上,這麼荒唐的話虧他說得出來。
雲煦澤道:「先生,您就隨便畫幾筆,不需要太認真,您畫畫那麼好,不用多可惜。」
章豐釗有些恍惚,他突然想到章慕嬈小時候說的話:「我畫畫那麼好,不畫圖紙多可惜。」
這兩人,真是一點不把畫畫當成文雅之事,真就是想怎麼用就怎麼用。
因為曾經和小孫女爭辯過,章豐釗沒力氣再和雲煦澤爭辯,問道:「你想讓老夫畫什麼?」
雲煦澤還以為得費一番口舌呢,沒想到章豐釗這麼容易就答應了,笑道:「就畫幾個小故事。」
走馬燈是因為畫馬而得名,雲煦澤喜歡搞些新花樣,便不打算讓人畫馬,而是畫一些小故事,比如比如龜兔賽跑,再比如小馬過河等等。
這種小故事很短,完全可以用八幅圖體現出來,再加點字在旁白,肯定很有意思。
章豐釗一遍聽雲煦澤說小故事,一遍畫畫:「王爺從哪裡聽來的小故事,像是講給稚童聽的?」
雲煦澤摸摸鼻子:「從一本書上看的。」
他就記得這些小時候的故事,初高中學的故事偏沉重,而且篇幅也長,雲煦澤腦中還有印象的就只有一個《聰明人,傻子和奴才》。
之所以記得這個,還是因為他後來工作後又看到過這個故事,才知道他以前當故事看的東西背後隱藏著人性的悲哀。
因為雲煦澤想讓上元節變得熱熱鬧鬧,王府和郡衙一同開始布置一些活動,踩高蹺和舞龍燈可以由官府安排人表演,這一點很好安排。
但猜燈謎和花燈會需要高平商戶的配合,也不需要多說什麼,只說謹王殿下想在上元節舉辦燈會,那些商戶二話不說便同意,壓根不需要通知消息的小吏多費口舌。
在雲煦澤來高平之前,高平並沒有過節的習慣,百姓們每日為了活下去奔波,根本沒心情過節,更重要的是,高平各大家族沒心思折騰這些。
但云煦澤不一樣,他習慣了後世一到過節就舉辦各種文藝晚會喜氣洋洋的感覺,哪怕他不會參與,但身處那樣的氛圍中便能讓人感覺很舒服。
再加上得益於雲煦澤的一系列動作,高平百姓的日子改善很多,大家也願意在節日時熱鬧一些。
得知謹王想要過節的想法後,高平城內的商戶開始陸陸續續掛上花燈,製作花燈的工坊突然多了很多生意,對雲煦澤更加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