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雲煦澤收到了蔣晟陽的回信,信中先是把高平和南夷島的近況說了一遍。
隨著出海的船隊變多,南夷島進入越來越多世家的視線,在南夷島三郡買下商鋪和房產的人越來越多,祝雲平三人有了在三郡內建縣城的打算,因為郡城的房產有些不夠用了。
而且隨著南夷島的百姓增加,郡衙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是時候在三郡之下劃分出幾個縣城管理各部落。
蔣晟陽將此事匯報給雲煦澤,便是在徵求雲煦澤的意見。
雲煦澤最初對南夷島的打算,是沒有縣城的,他的打算是在郡城專門設立一個官署管理各部落,就像蔣兆德擔任的那個司農部丞官職,就是分管十三州的財政稅務之事。
但這只是雲煦澤的設想,既然祝雲平三人聯名上書,申請設立縣城,就代表南夷島有這個需要。
雲煦澤並非固執之人,祝雲平三人肯定比他更了解南夷島。
除此之外就是匯報南夷島的修路情況,雲煦澤七月離開高平,如今是九月下旬,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南夷島的路修了一部分,已經修完了三個郡城之間的官路,可供馬車平穩通過。
這就已經花費了不少銀子,得虧市舶司的稅收越來越多,再加上隨著南夷島的商鋪賣出去,南夷島三郡也開始收商稅,如此多的稅收加起來才勉強供得起修路所需。
說完修路的事,蔣晟陽就說到木棉。
雲煦澤離開的時間剛好是木棉收成的時候,七月到九月都是木棉收成時,這兩個月,南夷島的木棉已經全部採摘完畢。
陽胥的紡車也已經改良完成,採摘下來的木棉經過處理後被紡成線,最後製成棉布。
蔣晟陽知道雲煦澤對此事的重視,親自盯著這件事,經過他的認真比對,棉布確實比麻布質量好,觸感也比較舒服。
最重要的是成本相差不大。
如此一來,棉布就徹底把麻布比下去,完全可以成為封地的特產。
蔣晟陽已經在南夷島讓人出售棉布,利豐樓也在幫棉布揚名,如今時間尚短,棉布只在高平附近有了些名聲,但很受中低層百姓的青睞,如今來南夷島的商隊必定會買一批棉布回去。
相信過不了多久,棉布也能成為封地的支柱產業。
若不是知道高平地貧,都指著南夷島的土地種糧食,蔣晟陽都想把南夷島的地都種成木棉,這其中的利潤實在是太大了。
而且還給眾多女眷提供了賺錢的機會,隨著時間流逝,棉布工坊會一直招人。
雲煦澤看到蔣晟陽有把木棉種滿南夷島的想法,會心地笑了笑,封地的糧食必須能自給自足,這是底線。
哪怕雲煦澤今後真的成為儲君,他還是會在南夷島修建糧倉。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