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王府,議政殿
時刻多半年,雲煦澤再次坐在議政殿,多少有些懷念的感覺。
蔣晟陽等人坐在下首,拱手道:「下官恭迎王爺回來。」
雲煦澤道:「不必多禮,和本王說說這段時間封地的變化。」
蔣晟陽道:「下官遵循王爺的命令,一切都按照王爺離開前的吩咐行事,高平書院的小吏培養課程又招收了兩批學生,畢業後皆派往南夷島,為南夷島部落百姓啟蒙。」
「高平各村落已經完成第一批啟蒙,如今各村落都修建了蒙學,今後再有適齡的孩童會在蒙學讀書。」
「另外,王爺吩咐的醫館也在建造中,因為醫學課程的學生有限,高平五縣準備修建二十個醫館,書院的第一批醫學生只有數十人,分給高平二十人,剩下的都分往南夷島,對於南夷島眾多部落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
雲煦澤道:「一步步來不著急,先把醫館建起來,去年不是又招收了一批學生嗎?等過幾年大夫就夠用了。」
雲煦澤又看向祝雲平:「表兄,讓幾個大夫去南夷島選個合適的地方種藥材,今後南夷島不僅要負責封地的糧食,還要負責封地醫館的藥材。」
藥材的價錢太貴,雲煦澤有人有地,完全可以自己種,沒必要總和別人買藥材。
祝雲平領命:「下官遵命。」
雲煦澤又道:「醫館的坐館大夫不一定非得是書院的學生,到時候張貼告示,給出豐厚報酬,也可吸引其他大夫。」
在書院學兩年醫書的學生根本治不了什麼大病,就跟鄉下的赤腳醫生一樣,只懂一些基礎理論,治療一些能在醫書上找到對應的病症。
但對於尋常百姓來說已經夠了。
若是經過簡單治療,能支撐百姓到縣城醫館接受治療,這同樣是鄉間醫館存在的意義。
等蔣晟陽說完高平的事,祝雲平開始匯報南夷島的事。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船隊出海歸來,郡衙的海圖越來越詳細,如今探索出百餘個島嶼,這其中一半多有土著生活,大多數土著都可以友好交易,但也有比較警惕的,看到外人會第一時間攻擊。」
「對於這些不友善的島嶼,下官已經讓人在海圖上標記出來,以防其他船隊遭遇不測。」
有印刷術的存在,更新海圖並不麻煩,為了航海的順利,郡衙很注重收集情報,甚至給出豐厚報酬,讓那些出海的船隊主動到郡衙提供情報。
當然,這其中肯定還有一部分情報只掌握在世家手中。
但能掌握大部分情報已經是極好。
「出海的船隊帶回來很多新奇的東西,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被王爺起名為甘薯的新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