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花姐早起,自己不用梳妝,就給祝纓理整了一回,細節之處比祝纓、張仙姑更精緻。連衣服、腰帶的褶子都比別的好看。起身之後,她本來不管鋪蓋的,花姐抬手就給她疊好了。
祝大買了飯來,花姐見張仙姑又另準備了吃食,問道:「大理寺沒有會食?」祝大道:「半大小子,吃窮老子。」張仙姑道:「她趁錢養家,你還想餓她怎地?老三正長個兒,容易餓,加一頓。」
花姐就記下了。
祝纓心情不錯,抱著骨灰罈子揣著肉餅就出門,先去報恩寺,拿錢把骨灰罈子給寄存了,再去大理寺應卯。
…………
大理寺今天議論最多的是一件事:龔案結了,有一波審判以及最後一波抄家。京兆府門前那破爛義僕的事兒提的人就很少了。
鮑評事小聲說:「這回結案,還能再記一回功麼?」
胡璉道:「已記一回、升一回啦,少。你們還是老實一點,最後抄家不要出錯才好。小祝,你可當心吶,放出去的短工、奴婢都要看清楚了,別再弄個沽名釣譽的『義僕』出來。到時候再返回來看你的舊帳就不好了。」
祝纓道:「放心。我看僕人做甚?都是先點看了犯官家眷要緊人犯,再干別的。」
大家對升官的事覺惋惜,但是抄家就能分一點錢,也是樂見其成的。有人開始說吃酒的事了,不明說發財,只直接說:「此案一結,咱們可以輕鬆一下了,怎麼樣?一處吃個酒?」
祝纓就搶先說:「巧了,我家裡有一件喜事,也想請諸位做個見證。」
大家都問什麼事。祝纓道:「我是外鄉人,有個遠房的姐姐一道上京,不幸失散了,昨天終於找到啦!」
所有人都說恭喜。祝纓道:「她父母都死了,原本有丈夫婆婆的,不幸也亡故了,怕在家鄉受欺負才上京的。不幸路上又失散了。家父家母被嚇著了,說,不如收做義女,不能再叫她出事了。」
大家都說是好事,這個熱鬧是一定要湊的。
祝纓又說:「有一件事,見了她不許取笑——她上京之後為免麻煩,剃髮為尼的,現才還的俗。」
左主簿「哦」了一聲,說:「怪不得總聽說你往尼庵里跑!原來是為了這個!怎麼不早說?咱們也能幫你找一找,總比你京城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