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熹一個老手到了東宮,竟也不免出些小紕漏,又受斥責。太子「不上進」,皇帝罵外甥,東宮宦官跋扈,皇帝罵外甥,東宮官員犯法,皇帝罵外甥。
鄭熹根本不能像在大理寺那樣,將東宮官員都換成自己人!得虧是他,換個人當場就得回一句「犯法那個,不是陛下您欽點的人麼?」幸虧沒說這一句,說了,他舅舅怕就不止是罵,還得打他了。
鄭熹什麼時候受過這樣的待遇?他從小到大都是受誇獎的。現在他就像一個知道兄弟們要奪嫡的太子一樣,雖然知道在東宮要謹慎,但也不能什麼都不干,就只好折騰折騰東宮。
陳相的指導十分及時,他告訴鄭熹:「你今早那樣的公文啊,以後先送給施、王二人看,尤其是施。」
鄭熹自然要問為何。
陳相便悠悠地告訴他,自己要漸漸淡出,過兩、三年就上表休致。鄭熹忙問為何。
陳相意味深長地說:「人吶,要審時度勢,知道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我這把年紀,也該退啦。你們這個年紀呢,也不能沖得太厲害。你從小就受人稱讚,人又上進。現在還不到四十歲,你要有多上進呢?」
鄭熹苦笑道:「學生如今哪裡敢提『上進』二字?不出差錯就不錯啦。」
陳相道:「太子就比你明白。」
「是。太子天縱英明……」
陳相搖了搖頭,隱晦地指著大殿說:「再上進,就要進那裡去啦!」
鄭熹驀地背上生寒,陳相道:「東宮要穩,上什麼進呢?東宮不動,你亂動的什麼?」
「老師教訓的是。」
「太衝動了既消耗自己,也讓人擔心。相隔三千里還要惦記。」陳相老奸巨滑地說。順便告訴鄭熹,東宮兩個惹事的官員,政事堂會出手把人調走。
鄭熹道:「多謝老師。」
陳相搖頭:「到時候別罵我就好啦!」
第二天,政事堂出了一份措施嚴厲的文告,指責東宮某宮員犯法,將人給罷職了。太子上表謝罪,鄭熹也上表謝罪。鄭熹一人寫了兩份謝罪的奏本,心裡卻很明白:政事堂與東宮這樣最好,一旦政事堂和東宮站在了一起,兩處一起玩完。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