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越多、危險越大。你讀的史書里前朝權貴們當街殺人、鞭韃官員的事,現在也會真實發生的。在福祿縣,你是鄉紳之子,縣衙里能有一張座椅,到了京城,你就與所有偏僻縣城出去的年輕人一樣了。是另一種……不是鄙視,是無視。」
趙蘇一凜:「兒明白,兒不怕。」
「把你父母也請過來吧,要送你走,他們也是該知道的。再先告訴他們,我要安排種宿麥的事了,你要走了,這事兒就得你父親親自過來。」
「是。」
…………
祝纓將縣衙積累的公務看完,第三天,先打發了押糧官回程。
押糧官等人住了兩天,再不想多住了。他們語言也不通,可恨這裡的人還要嘲笑他們:「京城來的連官話也聽不懂的嗎?」
你們說的那是官話嗎?!
天氣也果然如祝纓所說是很濕熱的,蚊蟲還挺多。這還是縣城呢,別的地方更不敢想了,煙瘴之地名不虛傳。他們往廟裡領了些施的湯藥、涼茶,喝了幾劑才感覺好了一點。
特產麼,只有保存得不錯的橘子算是比較稀罕的,這會兒已經沒什麼橘子了。十文一個,貴是挺貴的,但是稀罕,京城現在如果有橘子只會更貴。他稱了二斤。
再就是一些只好在本地吃的水果,手下有個傻子連吃了兩把荔枝,給自己還吃上火了!
押糧官決定:走!
祝纓送了他幾貫盤費,將人給好好送走。
趙灃一到,她就將鄉紳們請到了縣衙,與他們商議種宿麥的事兒。水稻快到收穫季了,收完水稻略一歇,就該犁一犁地,種麥子了。
之所以先召集鄉紳,是因為他們有更多的田地,又自帶耕牛,本身就比較會安排耕種收穫的事宜。試種期間種田已夠耗神的了,讓她再組織小戶散戶、再給他們借耕牛,也是不太現實的。更重要的是,這些人虧得起。普通農夫忙一季之後回收種子就得上吊,鄉紳扛得住、賭得起。
祝纓召來所有的鄉紳,道:「今年我種的麥子你們都看見了吧?」
鄉紳們不知道她打算借他們來蹚河試水,都躍躍欲試:「是!大人只管說,怎麼種!」
祝纓說:「麥種我出,有收穫後,你們只須還我麥種,其他的都歸你們。」
鄉紳們都笑了,公廨田的產出他們都是看見的,多一季的收益,妙啊!
祝纓道:「我向朝廷陳情,五年之內,還照原來的租稅收糧,五年之後,宿麥種成了,再加收三成的糧稅,如何?」
鄉紳們更高興了,麥子的產量他們也有估算,全年產糧不能說翻番吧,至少也能多個六成。剩下的就是白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