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慢點兒。」江舟從腰間布袋子裡掏出紙筆。
…………
女監里熱鬧,後衙也熱鬧。
林翁的妻子帶著女兒來找張仙姑求情。
祝縣令是個孝子,這事兒大家都知道,自己節儉,但是自己有一口必有父母的一口。老兩口有時還鬧笑話,縣令是絲毫不覺得丟人,依舊有耐心給他們解釋。
老封君說話好像更管用一點,家裡人一合計,黃十二郎前面應訴,林氏母女倆就後面討情來了。
禮物,張仙姑沒收,人卻讓她們進來喝了口茶。
張仙姑道:「她在外面的事兒,我們從來不問的。我的孩子我知道,不是我誇口,在京里是王相公、鄭大人都夸查案明白、斷案公正的。」
不不不,我們就是要個不公正,真公正就壞了!
林娘子老臉一紅,道:「大娘子,這事兒實在說不出口。」
林氏道:「大娘子容稟。我們情願陪送福姐一分嫁妝,只求了結此案,免得日久天長,惹人非議。」
張仙姑道:「我有點兒糊塗,什麼福姐?杜大姐啊,你去前面打聽一下。」她只知道有個田地的事兒,還不知道李福姐的事兒。
林娘子只得說:「真是丟人吶!我那女婿,惹了點事兒。有個妾,娘家人來討了,女婿不知怎麼被迷著了。」
林氏忙說:「小女子無福,沒有兒子,只得兩個女兒。那個福姐到家裡做工的時候與拙夫養下個兒子,我當時就說,人家是有父母兄弟的,該與李家走個明路。他們家別彆扭扭的,將送的柴米都推了出來。我就說,既然這樣,到底是生了孩子的,為了孩子好看,給她一分嫁妝,將來嫁個好人家,孩子日後也體面。拙夫就是不願意。如今人家娘家告過來了,可真是、真是。羞死人了。」
張仙姑的臉拉了下來:「怎麼能幹這樣的事兒?你兒子都有了,還不還給人家?為啥不還給人家,叫人家好好過日子?這不造孽嗎?」
林家母女求的就是這個,能把黃十二郎摘出來,她們也不想把李福姐留下。當即保證:「只要將孩子留下,願陪嫁妝,還請大娘子在大人面前美言幾句。」
張仙姑道:「我可做不了主,我問問她。」
林家母女千恩萬謝,不敢再強留禮物下來,忐忑地回家等消息。
…………——
祝纓從前衙回來,張仙姑也從杜大姐那兒聽到了全本的故事,又問祝纓:「到底咋回事呀?」
祝纓道:「就那樣。現在沒證據還不好說,等等證據吧。我已派人將他們一家子都接過來問一問了。」
張仙姑嗤笑一聲:「這些財主欺負窮人能叫窮人張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