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中舊有的文吏與衙役分為三類,一類罪惡大的,與黃十二郎勾結且自己也有非法行為,譬如有買賣人命等事,追繳贓款,先打、再枷,然後判了死刑遞大理寺、刑部覆核。一類有罪行,但是不重太嚴重的,也是追繳贓款先打再枷,然後免去差事罰勞役。最後一等是隨波逐流,不主動為惡的,打一頓,戴罪接著幹活。
然後再召新的衙役,讀書識字就不可能強求了。還是與福祿縣的時候一樣,要不能是鄉紳家三代直系的,因為「妨礙出仕」。中等人家識字的,可以做些簡單的書吏一類的文字活計。缺了的官員,就只有等吏部來補了。
祝纓又將之前準備的推薦官員的文稿拿出來,重新刪改了一下,給小吳、顧同等人都是請的從九品的散官而非實職,因為這樣是以「功」請賞,比較容易通過。而有了「官」這個身份之後,再請補實職就會容易一點。她想了一下,把侯五、祁泰、曹昌也給列了上去,也都是先請散官從九品。這些人都是出了力的,成不成的,名字先寫上去。
不寫項樂,因為他才領職,不寫推薦官身而是與其他的縣學生一樣寫進有功賞格。小江等人也被她列在了受賞的後面,官沒得做,都得留個名字下來。
她還在上面添上了董先生的名字,董先生是「借用」,但是沒給她添太多的麻煩,也幫著看了幾天的帳,也給寫上。她不寫自己給董先生薦官,但寫了董先生有些功勞。董先生請官的事兒,得留給冷雲來寫。
祝纓熬了半夜,將這些都寫好。財、吏,是第二天到縣城就要發令做的,請功則是等到事情都辦完了,與總結一同送到京城的。
次日一早,藍、姜二人精神好了不少,三人一同往縣城趕去。日落前就回到了縣城,縣城裡正熱鬧著——大家都聽說了要發賠償了。
活了一輩子,沒見著縣衙沒事兒給發錢的!
就算是遇到了災,上頭撥點賑濟的錢糧還要被剋扣呢!幾時見著這樣大的財主被打倒了,縣令不先緊著自己摟錢,給百姓發錢的?
一時都是呼喊感激之聲。
祝纓命人敲鑼,先說:「這兩位是欽差,奉陛下的命前來。」鄭熹教過,得先把皇帝擺在頭裡,你做再多的事兒,也得先頌個德。
然後才是執行。
諸苦主各有號牌,拿著號牌叫號領條子,再去兌換錢糧。一排的桌子擺了出來,由祁泰、項樂、項安、顧同等人一字排開給他們寫條子。拿著號牌的人蜂湧而上,衙役敲鑼也止不住,惱得很想拿棒子來打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