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的細節,還得祝纓跟梅校尉商議。
南府如今她也算能掌握了,接下來她想接觸利基族,府城裡也有少量的利基族的人,但是都是比較自發的行為,並不像阿蘇洞主那樣把妹子嫁到山下來。比較起來,阿蘇家算比較傾向於同朝廷接觸的,利基族比他們要更強硬一點。
如果要接觸,祝纓認為背後還是得有點倚仗的。這個倚仗就是梅校尉。祝纓也不打算「開邊釁」,她研究過了上次「火燒群獠」事件,之前的知府甚至能夠召來幾十上百號人一把火燒了,可見這事兒也不是不能成的。軍事的威懾是其一,山下的物產是其二。利基族現在應該也是有與當年相似的交換需求,同時應該也是忌憚朝廷武力,也不敢或者說沒本事開戰。所以祝纓覺得緩和關係的希望很大。
前面幾件事都好商量,梅校尉道:「流人營那兒,大人看好了,想要誰就提誰!不過,末將也有一事相求。」
祝纓問:「何事?」
梅校尉道:「我這兒有一個文書,幹了許多年了,字又好、文又好的,只可惜當年犯了點兒事,發配到了這裡來。走的時候家裡老娘已經很大年紀了,前陣兒聽說老娘沒了,想回去。還勞請開張路引。」
祝纓道:「到南府多少年了?」
「總有個五、六年了吧,哦,我想想,七年前。」
祝纓道:「人還在校尉面前嗎?可否請來一見?」如果是官員犯罪到判流放,估計她在大理寺的時候應該聽說過。
梅校尉道:「當然可以!他呀,說是替人頂缸,一些帳目上的事兒,又有一些官司。」
人叫過來一看,祝纓叫出了他的名字:「陸美?」
梅校尉道:「認得?」
陸美是個三十來歲的男子,但是南府條件艱苦,他早生華髮,他知道祝纓到了這裡,沒想到祝纓竟然還記得他!苦笑一聲:「祝大人,不想在這裡還能再見到大人。」
陸美這人,那倒是個年輕有為的年輕人,出身貧寒,倒是憑著自己的本事冒的頭。發達之後也沒有拋棄髮妻,對父母也是孝順,看起來是毫無缺點的。但是有一個大大的問題——沒後台。人入官場想要往上走,多少得跟上官有點兒干係。要麼是得到上司的賞識,要麼是得到上司的女兒,要麼是……得替上司幹些見不得光的事兒。祝纓自己,除了沒娶上司的女兒,另外兩條也都干「得」了。
即便如此,祝纓都算幸運的,因為她一開始就是鄭熹給帶進京城的,鄭熹也拿她當「自己人」。最慘的是一些個惡事也幹了,罪也扛了,卻不知道何時才能出頭。
陸美就是這樣的人。
當年他是左丞審的,左丞人老成精,看出來他是個什麼路子。卻又拿他沒辦法,他就是不肯將上司給招出來。上頭催得緊,鄭熹又有示意,這事兒最後還是陸美給扛了。當時祝纓管著大理寺大小事務,期間也看過兩眼。所以知道。
祝纓道:「原來是你?戶籍在南府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