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宜道:「那也不能他要什麼就給什麼。」
王雲鶴道:「鍾公此言有理!所以我等才要先有個章程,我想,第一,羈縻之州刺史品級不能太高,就算個下州如何?」
下州的刺史是從四品,定下來之後祝纓就又升了。鍾宜道:「好。」
再來是結構,這個羈縻州羈縻得不太正宗,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就是那些羈縻縣,另一部分則是南府。政事堂不想全照著祝纓的方案來,王雲鶴打算將南府四縣分一分,給祝纓兩個縣,南平、福祿,也算對得起她了。
再從隔壁儀陽府抽出一個縣來,與思城、河東湊成一個府,原州還是三府的格局,官員也不用大調。
現在就只有一個問題:南府現有的官吏怎麼安排?調走?
鍾宜道:「就讓他們充實各地好了!」
再是羈縻州州府的官員,羈縻,就是朝廷不派官員,而是由本地的土著世襲統治。祝纓奏本的意思,她能做這個刺史。這就開了個先例,以後朝廷可以派刺史了!三位之所以願意在這兒討論祝纓的建議,正因如此。
刺史府的屬官就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還是那句話,信任。祝纓的建議是,就地籌建。大部分以本地人充任,小部分視情況而定。
三人議定,挾著奏本去見皇帝。
先說了祝纓請求上京的事情,皇帝對此很感興趣,笑道:「年輕人里,屬他能幹,准了。怎麼,還有事?」
施鯤遞上了祝纓的奏本,道:「是。這一件也是與他有關,陛下請看。」
皇帝先看了他們寫的奏本的摘要,身子頓時坐直了:「好!」說完才意識到另一個問題,「如此說來,南府羈縻的事情都是事實了?」
王雲鶴道:「既然要攜諸部進京,陛下可當面考察。」
陛下點了點頭,然後細細翻看了奏本,道:「還要南府?唔,兩縣,輿圖拿來。」
鍾宜道:「臣已帶了當地的輿圖來。」
皇帝看那個輿,南平、福祿中間還有一個思城縣,如果思城縣不歸新州,看新州的形狀就像被從邊上挖掉一塊一樣,皇帝點了點頭:「這個可以。」
施鯤道:「章程詳情,只是草稿,待其到京再使其詳述,以定細務。」由於交通通信不便,許多事兒見一次面就得定下來,否則來回協調八百輩子都干不完。
皇帝道:「可。」
當即下旨,命祝纓即刻帶「諸夷覲見」,同時讓禮部和鴻臚寺來議其禮。而設新州之事,君臣很有默契地沒有馬上就提,而是各自在心裡打著算盤。
……——
京城宣旨的使者在路上狂奔的時候,祝纓已見到了甘澤。
甘澤到的時候兩手空空,祝纓在書房裡見的他。見面先問:「京里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