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錕鋙心道:人都說這位娘子也是個好人,反正只要學些寫寫算算,還能學醫!比跟仇文學東西更有用!
他道:「我有幾個人,義父回府的時候送過去。」
祝纓笑道:「好。」
郎錕鋙道:「明天我陪義父再往山里去。」他家已在山中,卻管別業所在等處也叫「山里」。
一夜無話,次日,郎老封君和郎娘子也要跟著一同去,都說是順便串親戚。幾家寨子本就離得不近,山路又難走,往常一年也不能見上一次面,現在有大隊人馬又有理由,她們也就樂得跟著同去。也想見識一下傳說中的「石頭城」。
她們管祝纓的別業叫石頭城,這城建的時候用料紮實,外圍以條石砌成,城門前又有一小瓮城,門以厚重巨木製成,是以絞索升降的上下門,而不是像民居那樣兩扇門推開。城內的祝宅用料紮實,也是磚巨大木所建。
一行人經山雀岳父家,捎上山雀岳父,又經喜金家,到別業的時候,蘇鳴鸞與母親、女兒、舅舅業已趕到了別業前面。各家也都帶了些商人之類。此時是十一月,但是山下要過年,十二月幾乎就不再進山了,這次可以算今年最後一次的集中交易。本次交易過後,山下商人就準備過年或者往更繁華的地方採買、趁過年將山貨賣一波高價給自己人。
這裡的山貨還是比較受歡迎的,遠來之人進山既易迷路又易受攻擊,梧州本地商人就少有這樣的顧慮,這個錢賺得十分順心。
眾人會齊,祝纓也知道他們齊聚在此必是為了商議接下來的事情,估計他們自己也有些要求要提、有些方案要講。她說:「先進家裡安頓下來吧,都住我那兒,好麼?」
蘇鳴鸞道:「正要同義父講,我不住別的地方,就還住義父家裡。安心。」
她身邊的小馬上,蘇喆輕輕地哼了一聲。小姑娘瞥了一眼祝煉祝石,有點兒惱,阿翁帶了這兩個貨,沒帶她!好氣!
祝纓揪了揪她的小辮兒:「你和你阿媽,不能同時離開阿蘇縣兩天的路程。」
蘇鳴鸞驚訝地看了祝纓一眼,祝纓道:「以前沒想過這樣的安排嗎?那以後記住了,」她順口又跟郎錕鋙說,「你也一樣。」
郎錕鋙馬上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道:「對!」
一行人入城,張仙姑和祝大進城之後又吃了一驚:「哎?人好像變多了!」
祝纓道:「是多了呀。」
蘇晴天從後面趕了上來,說:「他們來過冬的。」
小城之前非常的空曠!現在裡面多了不少人!都是附近的散戶一傳十、十傳百,跟風搬過來的。祝纓離開的這幾個月里,竟又多了兩百多戶,現在裡面有了近四百戶的常住人口。一個帳房模樣的人躬身過來,道:「都給他們劃定了地方居住,沒有亂住,也給了些材料,他們自搭了房子居住。」
祝纓道:「你的傷好了麼?」
那人笑道:「托大人的福,已好了。」
這人也是個商人,進山的時候受了傷,如果是以前,生死難料。現如今因為有了一處「別業」,他可以到這裡來住著養傷。祝纓臨走前就讓他先給統計個數。她既不想讓朝廷染指她的別業,就不能使用朝廷的官吏給她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