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纓一笑:「你們的好日子也快到了。」
趙父、趙母都開懷,兒子做了官,他們也可做得封翁封君了,一家子都感激了起來。
祝纓對趙振道:「我請你們吃飯,還有荊、汪、方三位,大傢伙兒一起,我正好有事囑咐你們。」
趙振響亮地答:「是!」然後又笑,「學生有些慌,也不知道要怎麼做,正想請教老師呢。」
趙家一家人住在福祿會館裡,到得次日,祝纓在府中設宴,作陪的是府里的官員。排面給得足足的。
祝纓給他們都安排好了,先在家中慶祝幾天,然後就要動身。幾人要任職的地方比較遠,都在北方,不像顧同,隔倆月就能捎封信過來請安問好,順便捎帶些東西。趙振等人要去的地方遠在千里之外,通信並不方便。
祝纓特地叮囑他們:「或與前些日子一些官員被罷有關,你們到了那裡之後務必小心。你們幹事的本事我是不懷疑的,但是人有水土不服、事也有水土不服,人情往來也一樣。去了先摸摸底再干。」
「是。」
四人都在祝纓手上幹過些實務,雖不如顧同、趙蘇那樣的嫻熟全面,但也耳濡目染,自思可以應付。
祝纓又說:「到了之後務必心懷百姓。與上下要處好,對同僚要客氣。且不要動歪心思。只要你們能將事做好,不會被埋沒的。」
得了這一聲,四人都安了心。祝纓又贈他們盤纏,父老們亦各有贈,沒出正月,四人就結伴離開。他們要一同北上,走過一段之後再分開。四人並不知道,吏部那裡一批批了不少人,那些人沒他們的好運氣,須得到吏部走個過場、由吏部官員審核才能領到告身。
祝纓也不知道,此時的京城,皇帝也已同意了姚臻的舉薦,要將章炯調離梧州。章炯的品級更高一些,手續也複雜一點,文書下得就晚。政事堂打算將繼任者選好,然後一同下文,不給她反應的機會。
她還很高興,正在去別業的路上。她打算去別業探望一下父母,再回來主持春耕並等章炯回來。
張仙姑和祝大兩個自從知道祝纓的計劃之後,反對也無效,只得想著先在別業給祝纓「扒拉好窩」。因為項樂新婚,正在福祿縣老家小住,新年不在別業,老兩口覺得沒有自家人看著別業不行,就沒有下山來。
與她同行的是別業隨從。
花姐等人被她留在了刺史府,隨時關注著梧州的動向。
……——
山路比之前好走了不少,五縣說不修路,也將大路略略平整了一下。祝纓騎在馬上,呵出一團白氣。一行人走的是近路,即中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