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知道安仁公主已經在催促駱晟,而駱晟將事情給扛下來了,卻也與安仁公主有一點心靈相通。她正打算辦一點小事。
落衙後,祝纓回到家裡,項安迎了上來,道:「大人,梧州來人了。」
祝纓笑道:「是嗎?這麼快?我算著怎麼也得半個月後才能到的。」
梧州來的也是祝纓的熟人,卻是那位王翁的女兒、女婿,小兩口是梧州同鄉們公議的接替項大郎的人選。三縣為這人選爭了好一陣,連著兩家都是福祿縣的人,思城、南平兩縣不免有點小話,福祿縣又讓出了其他處會館,才將京城這一處拿在手裡。
與她們同來的還有一個人——蘇佳茗。她是外五縣推出來一同上京的人,她沒有穿本族的服色而是換上了梧州常見的衣衫,儼然是個南方的娘子。她是蘇鳴鸞的侄女輩,之前在番學裡讀書,今年有十五歲了。有蘇鳴鸞的一層關係在,蘇佳茗這一輩的都管祝纓叫「阿翁」。
三人見到祝纓都面露親切之色。
祝纓道:「你們來得倒早。」
王娘子道:「老封翁與朱博士都有書信,故而路上不敢耽擱。」
祝纓問蘇佳茗:「你呢?你不接著讀書,是家裡有什麼事嗎?」
蘇佳茗笑道:「讀書出來也是為了做事,我現在開始做事,也是使得的。姑姑說,上一次京開開眼有好處,時候長了不知道京城的事兒,人容易變傻。讓我為小妹來看一看。」
一旁祝銀收了信,祝纓又問他們怎麼居住。王娘子是以陪丈夫到京城遊學的名義住在同鄉會館,蘇佳茗就聽祝纓的安排。
祝纓道:「小妹交代你用什麼名義了嗎?」她倆說的小妹一個指蘇鳴鸞,一個指蘇喆。
蘇佳茗笑嘻嘻地道:「姑姑說,用縣裡的名義路上省事、到了麻煩,寧願路上麻煩一點。」
祝纓道:「也好。」
她留三人吃了飯,飯後派項安將王娘子夫婦送回會館,蘇佳茗則先在她的府里住下。祝銀帶人整理出一處客房,安排蘇佳茗與她的四個隨從住下。
當晚,祝纓先拆看信件。
家書里,祝大和張仙姑都寫不來小楷,一張紙寫個二、三十字,寫了厚厚的一疊。先說祝纓讓項大郎捎的書信他們已經收到了,知道祝纓有了新府住,也能放心一些。張仙姑寫「老房子沒住幾天,可惜了,要賣房子,把老屋裡的兩樹照顧好」。
祝纓摸了摸下巴,老宅臥房前種的兩株花樹長了十幾年,如今已枝繁葉茂,確實有些不舍。老屋她沒打算賣,先放在那裡吧,什麼時候湊手,試著將樹移到別業去也好。
再往下看,寫著他們都住在別業里,夏天也不下山,準備到了秋天下山逛逛,過年還是打算在山上過。又說了他們在別業里的生活,別業里的人又多了一點。管事也漸漸能上手了,可惜聽人背後嘀咕,這幾個人幹事比項樂差一點。